峄阳孤根桐,垂老枯其半。生意犹融融,清音不可乱。
吾怀寒村老,彩毫凌霄汉。远承蕺山传,先登南雷岸。
高凉投绂归,一臂忽以绊。蟹螯尚可持,所失衔杯便。
闲情写云烟,左笔资清玩。益复自欿然,望道如未见。
斯人不可作,旧德伤汗漫。江潮滚滚流,斜阳入绛幔。
剩馀东天竺,绕亭白华粲。
猜你喜欢
月林疏愈明,露草净可拭。飞飞萤递照,轧轧虫自织。
移灯检书读,千载如经夕。微言契夙心,妙解失陈迹。
文章事雕琢,回视真儿剧。世无扬子云,此理谁见直。
西寺东城两幅图,长虹脊畔小浮屠。杭州惠郡都游遍,醉眼时将作石湖。
白壁妆游岭,黄金饰舞台。春宫千妓歇,秋泽五湖开。
云犹诘屈搆,花学绮罗隈。览古情何极,烟桡怅暝回。
瑟瑟西风起,柴门寂掩关。月华凉似水,河汉在人间。
西原驿(yì)路挂城头,客散红亭雨未收。
君去试看汾(fén)水上,白云犹似汉时秋。
驿路在西原山上穿行,看起来就像挂在城头似的,那江边的送客亭,有送行人雨中依依惜别。
李判官,你到汾水上的时候,看看那里的云光山色,可还像汉武帝那个时代那样雄伟壮丽?
参考资料:
1、萧涤非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615-616
西原驿路:虢州城城外一个地方,北出黄河的驿路是由城外绕山而去。
汾水:河流名,发源于今陕西宁武,向西南流入黄河。汉时秋:汉朝的鼎盛时期。
此诗是送行之作。当时的虢州城,大抵依山而建。西原是城外一个地方。北出黄河的驿路是由城外绕山而去的。所以诗的开头,才有“西原驿路挂城头”的话。此句骤看是写景,城堞现出了一角,远处有重重叠叠的山,驿路在山上穿行,看来就像挂在城头似的;其实又是在叙事,点出送行题目。再把这第一句和次句连起来读,还可以看到一个雨中送客的场景。除了城堞耸峙,远山一抹,驿路蜿蜒之外,江边还有送客亭;雨景中又仿佛可以看见行人上路,主人殷殷相送。纯然以写景来叙事达情,却又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这是作者在摄取、提炼、表现三方面都下了力量的最好说明。
然而,这首诗不能看作是一般的送客应酬之作,诗人在诗中倾注的思想感情,要比单纯的送别友人深广得多。就在开元盛世一去不复返这样的背景下,诗人感慨遥深地写下了这两句话:“君去试看汾水上,白云犹似汉时秋?”话里隐藏着一段典故:有一年,汉武帝刘彻到河东(今山西地区)去,祭了后土之神,又坐船在汾水上游览、饮宴,高兴起来,做了一首《秋风辞》。有“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的话。汉武帝在位五十多年,是汉朝的鼎盛时期,而唐朝从贞观到开元一百多年间,国力之盛,比起汉武帝时有过之而无不及。安史之乱一来,却突然落得如此可悲的局面,诗人自然是不能不有所感触的。恰好李判官要到晋绛去,诗人于是含蓄地向朋友提出这样的探问,很明显,隐藏在这两句话后面的,是诗人对于唐帝国衰落的深沉的叹息。一种对国家命运深切关怀的激情,在诗人胸中激荡。有了这两句,就给这首送行诗平添许多艺术光彩。
先皇隆教育,师席重朝绅。模楷归元礼,纷纶仰大春。
壮图初未究,归意久逾真。丘壑平生事,何人得此身。
亦有诛奸疏,泣陈王室尤。裂麻要帝诺,攀槛碎臣头。
月晕蓬星见,山倾铁血流。终看胡骑入,抉眼在城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