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落委庭观九州,虫声日夜戒衣裘。
金钱满地无人费,一斛明珠薏苡秋。
猜你喜欢
老作儒生不解事,江南有田归荷锄。
北窗风来举书叶,犹似劝人勤读书。
老矣陈琳,悲哉宋玉,披襟共此清秋。恰重阳又到,载酒楼头。
君言计日江南去,看霜林、橘柚如毬。未成分手,偏宜对菊,醉发狂讴。
鼓枻漫逐河流。有萧娘窈窕,潜贮商丘。问故乡虽好,可否同游。
天涯况未销烽燧,罨画溪、莫说寻幽。好将彩笔,登台赋雪,一笑淹留。
秋灯照岳客,深夜坐前轩。
白发新闻雨,青山旧听猿。
病多添药债,吟苦避虫喧。
不寐还相对,高梧叶自翻。
杨子谈经所,淮王载酒过。
兴(xīng)阑(lán)啼鸟换,坐久落花多。
径转回银烛,林开散玉珂(kē)。
严城时未启,前路拥笙(shēng)歌。
西汉的扬雄读书写字的贫穷住所,淮南王刘安带着酒过去一起狂饮。
兴尽才发现鸣叫的鸟儿已经换了种类,坐的时间太长,以至丁地上的落花也多了起来。
穿行在曲折的林径,烛光闪闪,等走出去后眼前豁然开朗。
一直游玩到凌晨回城,城门还未开启,一路余兴未尽,照样笙歌相伴。
参考资料:
1、马玮主编.《中国古典诗词名家菁华赏析王维诗词赏析》:商务印书馆,2014.01:第16页
2、孙建军等主编.《全唐诗》选注(1-16册):线装书局,2002年1月:第871页
3、杨文生编著.王维诗集笺注: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09:第113页
杨子:指西汉扬雄(一作杨雄)。此处以杨子比杨氏。淮王:指汉淮南王刘安,这里借指岐王。
兴阑:兴尽。
迳转:山路曲折回环。银烛:白亮如银的烛光。此处也可能是火炬(晋代以前称为烛)而非蜡烛。开:舒展,开豁。散玉珂:指骑马从游者各自分散而游。玉珂:马勒上的玉饰。
严:戒夜。拥:谓群聚而行。指归来时,奏乐者走在队伍之前。唐时亲王出行,卤簿中有鼓吹乐,故云。笙歌:合笙之歌。也可指吹笙唱歌或奏乐唱歌。
这是一首纪游诗,主要写所游之地的美景以及兴尽归去的过程。
首联即点出题意。“杨子谈经所,淮王载酒过”,“杨”子便是西汉的儒者扬雄,而淮王便是淮南王刘安。这两人,一个喜好学术,一个擅长学术,可惜未曾谋面。王维写淮南王过杨子谈经之所,并非有意让他们“关公战秦琼”,而是借汉喻唐,将岐王比作好客的淮南王。“载酒”二字乃诙谐之笔,表面看,是说淮王重视贤才,载酒光顾贫寒的杨子宅,实则交代岐王带领诗友宾朋游览杨氏别业,欢宴游乐。第二联“写出了作者游览的无穷兴味,情致独到,别有会心。“兴阑啼鸟换,坐久落花多”,“兴阑”,即兴尽,与“坐久”为互文,这两句以极富于诗意的笔法,写出了在鸟鸣声中、繁花影里度过的身心俱适的一夜。这一联以景传情,写景入神,体验独特,感情细腻。第三联“径转回银烛,林开散玉珂”,这两句写诗人走过曲径,穿过树林,那原本闪烁的烛光,一下子通明起来,眼前豁然开朗,看到了岐王及其扈从的车马。这一联交代了将要回去时的情景。
尾联写抵达城门时的情况:“”意谓纵情赏玩,深夜始归,其时城门尚未开启,即使在这样的时候,依然一路笙歌,余兴未尽。写出了诗人对游玩仍有兴趣的情感。
这首诗善于写景,且多不直接写景。如颔联不直接写杨氏别业的景色如何美好,而是说自己玩赏的时间很长,以至于树上的鸟换了种类,地上的落花越积越多。这样写使诗歌更富有启发性,余味不尽。
中州白日虎狼嗥,越海鲸鲵更浪高。
化日尺书归故里,依然逃董不逃曹。
江头频送客,此日复君行。望里青山合,尊前采鹢明。
秦川遥问俗,宣室旧知名。闻有甘泉赋,雄情待是成。
南山有丹凤,文彩何翩翩。万里风云会,龙马相周旋。
先帝弃万方,泣涕穷遐堧。神化岂不显,所贵在摩编。
闽山接岭海,桑梓遥相联。驱车迅行迈,不辞路险艰。
丹青绘日月,意象在笔先。春秋有微义,仰看续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