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置而今成秃翁,君恩量给太仓红。
着鞭纵落诸公后,挥麈犹堪一世雄。
花月三千篇绝唱,海天九万里刚风。
胸中本自无冰炭,况读君诗益扫空。
猜你喜欢
冷(cēng)红飘起桃花片,青春意绪阑(lán)珊(shān)。画楼帘幕卷轻寒,酒馀人散去,独自倚阑干。
夕阳千里连芳草,萋(qī)萋愁煞王孙。徘徊飞尽碧天云,凤笙(shēng)何处,明月照黄昏。
浅红色的桃花,落英缤纷,此情此景引发了主人公青春易逝的感伤。主人公站在装饰华美的楼房里,待酒宴结束,宾客都走了,独自凭栏以解愁忧。
夕阳下芳草绵延千里,就连贵族子弟也不免烦忧。转眼间已到黄昏时分,明月下,不知何处传来的幽幽笙咽,栏前伫立着的是无语人。
参考资料:
1、黄进德.《冯延巳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6:45
2、陈如江.梦里不知身是客:南唐词.人民文学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30
冷红:淡红,这里指代桃花。阑珊:残,将尽。画楼:装饰华美的楼房。
萋萋:草木茂盛貌。王孙:王的子孙,后泛指贵族子弟。凤笙:即笙。本指四寸长、十二簧的笙,因其像凤之身,故称为“凤笙”。阑干,最早指一种竹子木头或者其他东西编织的一种遮挡物。
起句“冷红飘起桃花片,青春意绪阑珊。”昭示人们已到了暮春三月,春天即将过去,象喻着南唐小朝廷的败落已初露端倪。
“画楼帘幕卷轻寒”,象喻富丽堂皇的宫室已包孕着难以摆脱的令人寒心的隐患。酒余人散后,由喧闹归于寂静,更增添了主人公孤寂的心绪,独自凭栏以解愁忧。
“夕阳千里连芳草,萋萋愁煞王孙。”紧承上片,叙写远眺所见。夕阳下芳草绵绵,牵动着主人公的愁绪。
最后两句“凤笙何处,明月照黄昏”点明时间已由夕阳转到了黄昏,主人公在栏前凭望的时间就可想而知了。溶溶月光下,主人公独自一人凭栏忧伤。整个境界是那么的静谧、孤凄、又带着难以言说的忧愁和感伤。
这首词的最大特点是写愁的不确定性和朦胧性。词中的忧愁,写来迷茫朦胧,含而不露。词中的忧愁“闲情”,常常很难确指是什么性质的忧愁,从而留给读者更大的自由创造联想的空间。《临江仙·冷红飘起桃花片》是言情之作,突破了词人一己抒怀的迹象,开始触及人生的苦闷,咏叹世事的坎坷,不期然地揭示出人生路上多困难,自己独自面对需要归属的人生哲理。
听尔丝缫五夜,令人毂转三更。可怜镜子织难成。
金井阑边露冷。
亦有机声轧轧,何须灯火莹莹。梦回明月半窗横。
一片梧桐疏影。
千里黄云白日曛(xūn),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千里黄云蔽天日色暗昏昏,北风吹着归雁大雪纷纷。
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君?
1、于海娣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113页
2、谢楚发.高适岑参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年10月版:第47-48页
3、徐中玉金启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版:第500-501页
董大:指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在其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称“董大”。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白日曛:太阳黯淡无光。曛,即曛黄,指夕阳西沉时的昏黄景色。
谁人:哪个人。君:你,这里指董大。
“”这两句以其内心之真,写别离心绪,故能深挚;以胸襟之阔,叙眼前景色,故能悲壮。落日黄云,大野苍茫,唯北方冬日有此景象。此情此景,若稍加雕琢,即不免斫伤气势。高适于此自是作手。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使人难禁日暮天寒、游子何之之感。以才人而沦落至此,几使人无泪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为之甘心。头两句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此处如不用尽气力,则不能见下文转折之妙,也不能见下文言辞之婉转,用心之良苦,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
“”这两句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于慰藉之中充满信心和力量。因为是知音,说话才朴质而豪爽;又因其沦落,才以希望为慰藉。
白首幽栖只一区,耻将名姓世人呼。读书借得村中社,岁胜看将壁上图。
地僻绝来高士驾,家贫先办县官租。山厨不问炊烟少,犹向桑间饭饿夫。
秋老都门柳渐疏,故人归去意何如。伤心夜雨凋萱草,振旆西风别帝居。
拜秩喜持新使节,行舟还载旧诗书。欲知此后相思意,多在钟残梦觉初。
别时抆泪花无语。但一味、教郎佳。此日扁舟游远浦。雨晴云树。月斜烟树。目断家何许。红笺不寄相思句。人在潇湘雁回处。屈指归期秋已幕。万千里路。两三头绪。恨不飞将去。
盛汉数邹阳,云孙复擅场。笋舆逢鹿苑,蜡屐绕羊肠。
囊有壶公药,炉多荀令香。麻姑在乡国,期子共徜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