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山越树两依依,闲倚阑干看落晖。
杨柳梢头春又暗,玉箫声里夜游归。
猜你喜欢
人少街荒已寂寥,风多尘起重萧条。上阳落叶飘宫树,
中渡流澌拥渭桥。出早冒寒衣校薄,归迟侵黑酒全消。
如今不是闲行日,日短天阴坊曲遥。
西行殊(shū)未已,东望何时还。
终日风与雪,连天沙复山。
二年领公事,两度过阳关。
相忆不可见,别来头已斑。
往西前行已经很远了,仍然没有穷尽之时,回首东望又不知何时才能返回家乡。
成天面对的都是狂风和暴雪,放眼望去直达天际的是连绵重叠的沙漠和山丘。
我从事公职已历两年,曾两度经过阳关。
想念你却见不得你,分别之后,我的头发都已经斑白了。
参考资料:
1、于海娣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189页
殊:很,极。
阳关:古关名,西汉置,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古董滩附近。
斑:斑白。
这首诗作于公元750年(天宝九年)。当时,诗人供职于高仙芝幕府,不受重用,因而心情压抑,此时诗作中大都有思乡之语,这一首为其中最沉郁、伤感者。
首联两句以鲜明对比来说明离家西行已越发遥远,返回之期更是渺茫,只能在极度思乡之时偶尔回首而已,可是行程仍然继续往西,那种无奈与沉痛扣人心弦。颔联写自然环境的恶劣和景物的重复单调,使诗人在无聊的旅途中,更增对家乡的怀念。颈联极言时间之延滞,路途来回之遥远,表明诗人对域外生活已经十分厌倦,如此则更见思乡之苦,思乡之切。尾联写诗人与友人分别后不到一年就头鬓斑白,可见其受愁思煎熬之深。
重楼复屋枕层崖,想有残碑锁翠苔。
但见苍山如壁立,不知绿水自何来。
岩花满眼红而紫,谷鸟呼名去复回。
便欲买舟从此隐,岂惟一处子陵台。
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俱不识。
烟熏野狐怪,雨熄毕方讹。惟有三彭黠,深藏不畏傩。
寒透珠帘怯晓霜。灰飞缇室验回阳。坐看红日上修廊。
泉泻龙头深泛酒,烟凝象口暖吹香。及时歌舞意何长。
杜鹃啼处花成血,燕子忙时麦未胎。
举世但知春易老,不知春老几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