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翁旧游处,琅璈韵灵曲。
至今有余音,玄鹤舞幽谷。
众真期我住,岁晚芝田熟。
腰鑱从翁来,镊云跨飞鹿。
猜你喜欢
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gǔ)不耕田。
闲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niè)钱。
我不像道士那样去炼金丹以追求人生不老,也不像和尚那样去坐禅;我不去做商人,也不做农夫去耕田。
空闲的时候我就画一些画去卖,不用那些人世间作孽得来的钱。
参考资料:
1、侯蕾.《古诗词八百首彩图馆》:中国华侨出版社,2016.03:365页
2、张企荣.《中国诗歌故事大全(下册)》: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07月第1版:第1671页
金丹:古代方士用黄金、丹砂等炼成的药物。坐禅:指佛家教徒静坐潜修领悟教义。商贾:经商。耕田:务农。
写就青山:绘画。造孽钱:“造孽”本作“造业”,乃佛教用语,即要遭报应的作恶。“造孽钱”即来路不正的钱。
这诗表白了作者自鸣清高的处世态度。“不使人间造孽钱”的正气,是令人称赞的。但此诗又容易使人误会为“商贾”、“耕田”的劳动所得也都是“造孽钱”了。
“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前二句一连用了四个“不”,写诗人在摒弃功名利禄之后的有所不为。“不炼金丹不坐禅”,即不学道,不求佛。唐伯虎是一个不肯趋炎附势,但又并不放弃世俗生活快乐的漂泊者,读者对他“高楼大叫秋觞月,深幄微酣夜拥花”的放浪形骸的生活方式不妨批判,但对其作为封建礼教的叛逆者那点精神是应予肯定的。“不炼金丹不坐禅”,大有“子不语怪力乱神”意味。“不为商贾不耕田”,则是不事人间产业。“不为商贾”是不屑为;“不耕田”是不能为,即孔夫子所谓“吾不如老农”、“吾不如老圃”也。四个“不”一气贯注。语极痛快干脆。
“闲来就写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唐伯虎可以自居的头衔是画家,其画与祝允明、文徵明齐名。他不慕荣华,不耻贫贱,以鬻文卖画、自食其力为荣。“闲来就写青山卖”是非常值得敬佩的,这是从事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应有的豪言壮语,能“写青山”而“卖”之,自有可参造化之笔,此为实话,亦自负语。假清高的人往往以卖画讨润笔为可羞,殊不知这是卖知识产权,和写文章“拿稿酬”一样的天经地义。所以作者敢于大呼:“谁来买我画中山!”这样挣来的钱花着舒心。由此,诗人又反跌一意:“不使人间造孽钱!”这一笔尤其显得豪迈。一竹竿打一船人,一切的巧取豪夺、贪污受贿、投机倒把、偷盗抢劫、诈骗赌博……而获得的非法收入,得之即“造孽”,花之亦“造孽”,“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而已。此句足使人深长思之。
忽见除书到,韩君又学官。死生纵有命,人事始知难。烈火先烧玉,庭芜不养兰。山夫与刺史,相对两巑岏。干禄无便佞,宜知黜此身。员郎犹小小,国学大频频。孤宦心肝直,天王苦死嗔。朝廷无谏议,谁是雪韩人。何事遭朝贬,知何被不容。不如思所自,只欲涕无从。爵服何曾好,荷衣已惯缝。朝官莫相识,归去老岩松。力小垂垂上,天高又不登。致身唯一己,获罪则颜朋。禄位埋坑阱,康庄垒剑棱。公卿共惜取,莫遣玉山崩。谁怜野田子,海内一韩侯。左道官虽乐,刚肠得健无。功名生地狱,礼教死天囚。莫言耕种好,须避蒺藜秋。
待月长生殿,迎风太液池。慈颜欢乐日,圣德盛明时。
俯仰笑寥廓,蹉跎感岁年。浪游今倦矣,缅想昔依然。
涨海重溟外,驼山数亩廛。先人遗素业,生计剩青毡。
负笈三城社,论文五穗边。交亲多慷慨,文酒得周旋。
台上回金勒,花前拾翠钿。姓名埋市井,歌舞出鞦韆。
有客尊常满,无营磬屡悬。彩毫从汩没,侧注漫拘挛。
射策收仍罢,焚舟计转坚。未酬三釜愿,俄及百忧煎。
世事支床失,雄心枕块捐。馀生存视息,大业久迍邅。
岂复谋衣食,终难谢椠铅。谬承辟选诏,旋泛孝廉船。
翡翠初来粤,黄金遂市燕。连城誇十五,奏牍诧三千。
王气瞻宫阙,鸿图陋涧瀍。北门叨选士,中秘更抽玄。
缓步铜龙署,高谈碣石天。笔花飞锦绮,文彩吐蜿蜓。
待诏时催草,承恩间赐莲。阳春矜白雪,清庙奏朱弦。
霄汉身能致,烟霞疾未痊。主恩宽药里,马鬣扫松阡。
寂寞蓬蒿径,荒芜下噀田。禄微耕未代,心远地逾偏。
凿沼鱼瀺灂,开林草郁芊。岁时过父老,伏腊话姻㜕。
霞岛桡从泛,罗浮屐屡穿。灶寻葛令迹,偈悟慧师禅。
采药供餐饵,留题遍劖镌。尘心顿濯濯,飙驭欲翩翩。
色借观涛起,怀翻恋阙牵。莺花蓟北望,猿鹤草堂悁。
吴越随游涉,江湖信溯沿。武林花澹澹,茂苑柳娟娟。
幽思邮程缓,纡途岁月愆。鹓行方问侣,龙驭再升軿。
泪与遗弓堕,人同丧考㾓。重明新出震,万物睹乘乾。
玉帛冠裳集,金鸡诏命宣。凤仪开景运,河瑞兆清涟。
共喜屯膏沛,还看泰茹连。赐环旌戆直,搜逸遍陬
洲边三亩宅,有竹有梅花。岂不堪名世,何如勿起家。
身才著朱绶,州谩出丹砂。渺渺重湖外,悲风咽暮笳。
三峰杰立镇乾坤,经纬功成笔尚存。晴日照临文发彩,雨云飞近墨留痕。
诗书若悟鸢鱼妙,山海徒开水竹轩。投老管城缘底事,玄天幽默本无言。
梁苑当年记盛游,乱离南北恨迟留。且教红袖歌《金缕》,莫对青山叹白头。
人似赞皇迁蜀郡,诗如子美到夔州。传家况有玄文在,应使童乌继纂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