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子霖涔雨,东南湿蛰风。
荔枝梅子绿,豆蔻杏花红。
扪腹蛮茶快,扶头老酒中。
荒隅经岁客,土俗渐相通。
猜你喜欢
海物难穷造化奇,后凋惟有岁寒知。谁将修月黄金斧,斲就凌云紫玉枝。
直干岂容尘点涴,灵根偏与石相宜。天然不假栽培力,肯逐春风盛与衰。
沾唇点点胭脂影。红潮上颊朝酲醒。颗颗是相思。羞拈连理枝。
戏郎绒唾面。汁溅桃花扇。呕出尽丹心。思君同海深。
波面掷鳞银作刀,波里陟釐纷暗□,清秋驶艑吴儿操。
会待长风十万里,跃入云海翻惊涛。
铃阁初开兴不孤,醉来时复对乌乌。山低送绿看时失,叶密欺红数欲无。
雅为恋春期秉烛,那知代月有联珠。明朝更是清和候,萧洒齐纨佐玉壶。
不曾识面早相知,良会真诚意外奇。
才可必传能有几,老犹得见未嫌迟。
苏堤二月如春水,杜牧三生鬓有丝。
一个西湖一才子,此来端不枉游资。
我们不曾见面就早已知道姓名,这次意外相聚让我格外惊奇。
你的才华一定会长久流传,我有幸晚年见到你也不算晚了。
二月的苏堤涨着春水,我曾像杜牧一般风流,如今却已鬓边生白。
一赏西湖一见你,不枉费我这里游玩啊。
参考资料:
1、费振刚.袁枚暨性灵派诗传.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308
良会:美好的会见。意外奇:指两人意外相聚。
苏堤:在杭州西湖中。传为北宋元丰年间苏轼于杭州任职时疏浚西湖,堆泥筑堤,故名。杜牧三生:杜牧,晚唐著名诗人,风流多才,比喻袁枚。三生,指前生、今生、来生。鬓有丝:鬓发花白。此年袁枚六十三岁。
才子:指袁枚。端:真正。枉:白费。
首联写诗人与袁枚不期而遇。“”诗人与袁枚知交已久,这次相遇正是出乎意料之外的奇迹,而自己的欢快之情溢于言表。
颔联赞叹袁枚卓越的才华,必将流传永久,因而自己有幸于晚年得见这位名高一代的诗人也并不嫌太晚。“”此时赵翼五十三岁,袁枚已六十三岁,所以称老,而这次会面又在风光旖旎的西子湖畔,更有诗情画意。
颈联写二月西湖涨春水,苏堤沉浸在春光之中。“”在此景中,风流如杜牧的袁枚此时鬓边已有了白发。这两句形象地再现出当日两位诗人见面时的情景。“望湖楼下水如天”,那浩淼无际的水势正如二月的眷光,不仅充溢于天地之间,而且也漾溢在诗人的心头。眼前这位两鬓花白而风流倜傥的才子便是自己心仪已久的随园主人,怎不使诗人欣慰,所以说西湖与袁枚一样足以令他觉得不虚此行,甚至连游程的花费电不冤枉了。
尾联将西湖和袁枚系为一体,点明诗人喜悦心情。“”将西湖与袁枚联系在一起,非常浅切,却别开生面,“不枉游资”云云虽语带戏谑,却也体现了袁、赵二人之间的友谊是真诚的。这一次的聚会是欢愉的,在两位诗人心中都留下了美好的回忆。袁枚也有诗记载此事,中有“西湖天为两人生”之句,表现了同样轻快戏谑的笔调。
赵翼的诗明白清通,追求一种朴实平易的美感,如这一首通篇没有僻字涩句,也不用浓艳的词藻、艰深的典故,冲口而出,然不乏佳句。“才可”二句意在称扬袁枚的才华出众,然也带出白首相逢的情景,“苏堤”二句于通篇议论之中插入形象的描绘,令景物与人融合无间,都于平淡中含有深味,令人难忘。赵翼诗的另一特点是诙谐幽默,如此首中“老犹得见未嫌迟”等诸句中都显然有一种风趣的精神,或表现旷达的胸襟,或抒写真率的友情。
雄都镇南服,江流走其隈。惊风鼓高浪,驾御须公才。
公船树双帜,令重御史台。轻裘兀中坐,一鼓千艘开。
江灵戒百神,前驱步浮埃。有陈既如云,有声复如雷。
见将不见水,颓波为之回。周流有馀暇,独起吊古怀。
汉功陋昆明,天堑胡为哉。巍巍皇祖业,万载恒规恢。
安危系所修,愿见封章来。
暂来林下问栖迟,已觉绦然悟昨非。卧起见山宁用买,门墙无物可人挥。
茵连细草才容藉,淀染浓岚欲堕衣。佳士要当怜寂寞,不应全为折腰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