杖屦访郊晴,秋光泼眼明。
溪痕经水没,山面拨云呈。
霞影收虹影,砧声急雁声。
芙蓉花在否,滑路倩人行。
猜你喜欢
雨歇晚霞明,风调夜景清。月高微晕散,云薄细鳞生。
露草百虫思,秋林千叶声。相望一步地,脉脉万重情。
中谷有蓷(tuī),暵(hàn)其乾矣。有女仳(pǐ)离,嘅(kǎi)其叹矣。嘅其叹矣,遇人之艰难矣!
中谷有蓷,暵其修矣。有女仳离,条其啸矣。条其啸矣,遇人之不淑矣!
中谷有蓷,暵其湿矣。有女仳离,啜(chuò)其泣矣。啜其泣矣,何嗟及矣!
山谷中的益母草,天旱无雨将枯槁。有位女子遭遗弃,内心叹息又苦恼。内心叹息又苦恼,嫁人不淑受煎熬。中谷有蓷,暵其脩矣。
山谷中的益母草,天旱无雨将枯焦。有位女子遭遗弃,抚胸叹息又长啸。抚胸叹息又长啸,嫁人不淑多苦恼。
参考资料:
1、王秀梅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141-142
2、姜亮夫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139-141
中谷:同谷中,山谷之中。孔疏:“中谷,古中。倒其言者,古人之语皆然,诗文多此类也。”蓷:益母草。暵其:即“暵暵”,形容干枯、枯萎的样子。暵,晒干。仳离:妇女被夫家抛弃逐出,后世亦作离婚讲。仳,别,分别。嘅其:即“嘅嘅”。嘅,同“慨”,叹息之貌。叹:叹息。遇人:逢人,嫁人。遇,相逢,不期而会。艰难:困难。中谷有蓷,暵其脩(xiū)矣。
脩:干枯,败坏。一说长。条:深长。啸:号,呼叫,悲啸之声。不淑:不善。一说无用。
全诗三章,每章的意思都差不多,反复吟咏,突出主题:女子遇人不淑,最终痛苦、悲伤、愤怒。妇女在春秋时代被男子遗弃的情况,说明男权主义在那个时代已经成为社会伦理观念的主流。女子择偶不慎,嫁了个忘恩绝情的丈夫,最终被抛弃,落得个自怨自艾的下场。可见中国妇女地位的低微,已经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了。
诗歌每节开头,都用山谷中的益母草起兴。益母草是中草药,据李时珍《本草纲目》,益母草对妇女有明目益神的功效,现代也常用益母草作妇女病治疗调养之用。益母草有益于妇女养生育子。诗歌用益母草起兴,作用有二:一是这种植物与妇女关系密切,提起益母草,可以使人联想到妇女的婚恋、生育、家庭、夫妻,由草及人,充分发挥诗歌联想作用;二是益母草已经干枯了,益母草晒干,可入药。妇女被抛弃,入药的益母草的意义在于:促进夫妻感情和有益于生儿育女的药草,与被离弃的妇女摆在一块,对比强烈,给人的感觉是这位妇女命运真太悲惨。因此,“中谷有蓷”一句,是起了隐喻作用、感情引导作用和启发联想作用。
每章最后一句,都是妇女自身觉悟的感叹。被薄幸丈夫抛弃,她不仅仅是一昧怨天尤人,而是痛定思痛,得出了“遇人之艰难”、“遇人之不淑”和“何嗟及矣”的结论。这是对自己过去生活的小结,也是对今后生活的警诫。吟唱出来,当然是对更多已婚未婚妇女的提醒和劝告。在这位被抛弃的妇女身上,仍然保留着妇女自重自觉的品格,这正是她灵魂中清醒而坚强的一面,启迪着人们。
抱得琴归只自听,何心商略少微星。
雪中不管人回棹,正使敲门未必应。
烟槛风湍想胜游,新秋莲芡及旁州。先生对影招明月,政得加餐慰少留。
去年何明正,有妇方笄年。
母病偕幼弟,奉佛祈病蠲。
既蠲未全已,剖肝代兰荃。
今年盛立旺,二子亦奇伟。
兄肝起母病,弟复先割股。
人生贵男儿,愧此簪笄女。
峨峨儒冠弁,愧此田家子。
予谬为令长,冥愚化不宣。
彼直天性厚,或以上泽覃。
劳之缗酒廪,重为此诗篇。
揭之旌其门,观风盛采旃。
既以观邦人,庶几风普天。
木伐岂再植,壁毁宁复完。议狱有缓死,圣言垂不刊。
两造既偏听,无辜遘凶残。况复使其孥,流离播夷蛮。
司牧尽瞠视,佐使独悲酸。抗诏动鬼神,润泽生枯乾。
死者纵不生,魂魄亦获安。孤儿虽不夭,且得依故山。
圣人迈种德,惠及毛与翰。云胡任民寄,视之如草管。
为君歌此曲,歌竟起长叹。
妙年声落落,晚岁陈堂堂。
政出诸公右,吾宁一老傍。
园林春婉娩,坟土泪凄凉。
孝友无馀事,新诗入锦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