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溪澹容与,老木枝相樛。
其谁合二美,名此景物幽。
太史昔南骛,於焉曾少休。
想当下榻初,清与耳目谋。
品题得要领,亦有翰墨留。
我来访遗址,密竹鸣钩辀。
稍令旧观复,还与佳客游。
树影散香篆,水光泛茶瓯。
市声不到耳,永日风飕飕。
所忻簿书隙,有此足夷犹。
平生丘壑原,如痼不可瘳。
虽知等喧寂,终觉静理优。
更思濯沧优。榕根浮小舟。
猜你喜欢
昔年老子恨婆娑,未付其如印传何。
吴苑关心春日少,湘江回首暮云多。
可无司马亲封钥,自是将军老枕戈。
我亦新来了官事,正输一舸弄烟波。
大驾迢迢已北行,淮南犹守九州城。只谋渡海南归国,不意忘躯博得名。
晴川此日听鸣镳,万里由□天上遥。市酒雄谭
白塔东偏圆殿西,红墙迤逦绿杨堤。六街洗后清于水,不放轻尘上马蹄。
萝蔓藤花岁自添,露痕还似雨痕沾。
莫将废苑为间地,犹可岩岩使具瞻。
请息朱弦唱,听我一山吟。绮甍绣户围碧草,王孙第宅何深沉。
黄金为涂丹雘错,赤玉垂栊摇珠箔。罗帷不捲春风回,黄鸟啼断青林阁。
嗟君何处得一山,乃在曲台飞榭窈窕间。芙蓉巘崿媚虚牖,翡翠岩壑标重寰。
云烟閟缥缈,水石纡潺湲。莲洞之中老仙伯,题以寄迹悬轩颜。
君有高才异凡俗,奇篇秀句纷盈椟。半亩恨违碧野居,一蓑欲挂苍林卧。
期骖白鹿戏嵩阳,思跨青牛出函谷。古来贵胄多仙俦,岂必蓬巷殊华屋。
一山何在君神游,虽名寄迹同真求。蓬壶近接九丘岛,弱水不隔三神洲。
虹屐迢遥捐峻峤,风帆咫尺停安流。君乎无忘此佳意,超驾云气行八州。
断塘流水洗凝脂(zhī),早起索吟诗。
何处觅(mì)西施?垂杨柳萧萧鬓(bìn)丝。
银匙藻(zǎo)井,粉香梅圃(pǔ),万瓦玉参差。
一曲乐天词,富贵似吴王在时。
脂粉塘水在雪景间流淌,仿佛在洗濯当年宫女雪白的肌肤,使我一早起来,就激起了作诗的愿望。
白雪茫茫,何处寻西施的遗影?但见垂柳挂满了冰雪,像鬓发添上了白霜。
井口堆雪像舀满了银子,梅园的雪粉还沾着芳香,高高低低的屋顶上,堆积着美玉,上下闪光。
我把白居易的诗作吟唱,眼前浮现着当年吴王夫差的富贵景象。
参考资料:
1、天下阅读网.太常引·姑苏台赏雪
姑苏台:一名胥台,在江苏吴县西南姑胥山上,传春秋时吴王夫差曾与西施作乐于上。断塘:指脂粉塘,为吴王宫人倾倒脂粉及洗濯处,在吴县西南灵岩山下。索:应当。
匙:此作动词,舀上。藻井:此指壁有彩饰的井,与作为天花板形式之一的古建筑术语“藻井”不同。参差:此指屋瓦高下不齐。
乐天词:白居易曾做苏州刺史,有《题灵岩寺》等诗。乐天,白居易字。
这首小令题为《姑苏台赏雪》,一开始却从距台有数峰之隔的“断塘”述起。“断塘”即脂粉塘,元林坤《诚斋杂记》:“吴故宫有香水溪,乃西施浴处,人呼为‘脂粉塘’。”凭这个处所,已足与同样因西施缘故而驰名的姑苏台发生感情上的联系。“洗凝脂”意含双关,它已暗点出“雪”的影响,实是因断塘塘岸的积雪白如凝脂,而联想起西施当年在此洗浴的景象。由此语激发起诗情和游兴,引出“觅西施”;再由觅西施不得,但见柳树积雪如“萧萧鬓丝”的怅惘,领出姑苏台的登临。这种针线细密、接笋无痕的布局,不仅预先交代了姑苏台外围的雪景,而且也表明作者“赏雪”并非单纯的冬令游览,而是“怀古”寄托的表现。
下片正面转入“姑苏台赏雪”。“银匙”、“粉香”、“玉参差”,生动地绘现了姑苏台上高高下下的积雪景观。以银、粉、玉作为比拟,与末句的“富贵”遥遥相应。“富贵似吴王在时”,表面上是赞词,其实却包含着微意。这是在说吴王富贵久已不存,如今台上的“富贵”气象,不过是如银如粉如玉的雪堆的错觉而已。作者在怀古意绪的驱动下,回忆起“吴王在时”的当年风流是不难想见的,但他原始的目的是“觅西施”,而此时却无言提及。他所吟唱的“一曲乐天词”,也已游离了登台的初衷(白居易《题灵岩寺》之类游吴作品,并无丝毫怀古内容)。这一切正暗示了作者事实上的失落感。作者将感情表现得如此隐婉,实有一种“伤心人别有怀抱”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