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何乐胥,清夜以文会。
篇章各纷拏,锦组贯珠贝。
高谭生清风,石齿漱湍濑。
安得楼兰肉,充庖余炙脍。
猜你喜欢
玄发迎忧光色阑,衰华因镜强相看。百川赴海返潮易,一叶报秋归树难。初弄藕丝牵欲断,又惊机素翦仍残。颜生岂是光阴晚,余亦何人不自宽。
分外僧家好,如今更住山。都无城市闹,只有水云閒。
打供随缘后,罢参开净间。纷纷底荣宦,何事复相关。
今代冯野王,声满东海滨。可敬亦可爱,温然气如春。
何处怀人水一方,每依云树望睢阳。双鱼忽至长淮外,驷马仍过孔道旁。
对酒谩疑河朔饮,坐谈深接令君香。风尘此会知非偶,何必还登单父堂。
落叶西风夕照残。金商飒飒起林间。多恐明朝便摧折,不堪看。
萧瑟平芜千里共,凄凉秋影一天寒。谁看此情无奈处,泪阑干。
织妇何太忙,蚕经三卧行欲老。
蚕神女圣早成丝,今年丝税抽征早。
早征非是官人恶,去岁官家事戎(róng)索。
征人战苦束刀疮,主将勋高换罗幕(mù)。
缫丝织帛犹努力,变缉撩机苦难织。
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
檐前袅(niǎo)袅游丝上,上有蜘蛛巧来往。
羡他虫豸(zhì)解缘天,能向虚空织罗网。
织妇为什么忙呢,原来蚕种三卧之后就要老了。
织妇们诚心祷告蚕神保佑蚕儿早点出丝,因为今年官家要提前抽征丝税。
今年提前征税并不是因为官员横征暴敛,而是去年发动了战争。
打仗艰苦,丝织品可供伤兵包扎伤口,也可制成丝罗帐幕赏给军功赫赫的将军。
一般的缲丝织作本来已够费力的了,织有花纹的绫罗更是难上加难。
拨动织机、变动丝缕,在织品上挑出花纹极为不易,需要很高的工艺水平。
培养挑纹能手实为不易,竟有巧女因手艺出众为娘家羁留而贻误青春。在檐前飘动的丝网上,蜘蛛来回爬动。
羡慕这小虫儿纯出天性,可以自由编制罗网啊!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蚕经三卧行欲老:蚕有眠性,文中的蚕种三卧之后进入四眠,四眠后即上簇结茧。古织妇往往亦为蚕妇,所以要提前做准备。
蚕神女圣:古代传说黄帝妃嫘祖是第一个发明养蚕抽丝的人,民间奉之为蚕神,诗中称她为“蚕神女圣”。丝税:唐代纺织业极为发达,荆、扬、宣、益等州均设置专门机构,监造织作,征收捐税。
戎索:本义为戎法,此处引申为战事。
罗幕:即丝罗帐幕。
袅袅:摇曳、飘动的样子。
此诗作于元和十二年(817),为《乐府古题》十九首之一。虽然属于“古题”,却合乎白居易对新乐府的要求。即“首句标其目”,开宗明义;“其辞质而径”,见者易谕;“其事核而实”,采者传信;“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此诗以荆州首府江陵为背景,描写织妇被剥削被奴役的痛苦。全篇仅一百一十字,却由于层次丰富,语言简练,显得义蕴深厚,十分耐读。
河流天上来,月魄海中皎。洪钟蓄奇响,大泽胎异宝。
神龙具全体,于诗露一爪。旁皇成至文,喷薄吐元造。
万事有根干,孤心斡幽窈。一身刀绳余,六合蓁莽扫。
纷纷削椠家,竞夺化工巧。岂知大雅堂,厜㕒矗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