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日鹓鸾接武中,汪汪每叹不能穷。暂烦朱毂图遗爱,方信清时是至公。
千载难期人物盛,一时休叹马群空。何妨坐啸追陈迹,应有新诗袭素风。
猜你喜欢
霜髯雪鬓十分侵,举盏常思蘸甲深。虽约依刘同汉上,犹虚访戴似山阴。
文章歆向传家日,事业韦平奕世心。冰玉相辉方自表,何妨佳思屡追寻。
凭绣槛(jiàn),解罗帷(wéi)。未得君书,断肠潇湘春雁飞。不知征马几时归?海棠花谢也,雨霏(fēi)霏。
倚着雕花的窗栏,掀开锦绣的帐帘,看着潇湘的群雁向北飞去,期盼的书信却仍未到来,相思的人儿愁得肠断。不知出征的人何时才能归来?海棠的花儿已在相思中凋谢了,霏霏的雨好似泪涟涟。
参考资料:
1、邱美琼胡建次.温庭筠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81-82
2、刘学锴.温庭筠诗词选.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226-227
3、房开江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66-67
遐方怨: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绣槛:雕绘华美的栏杆。槛,栏杆。断肠:一作“肠断”。潇湘:两条水名。霏霏:雨纷飞的样子。
这首词起二句一“凭”一“解”,连续两个动词,写出女主人公有所思怀而心绪不宁。按照词意,顺序应为“解罗帷,凭绣槛”,这里使用逆挽法,凸显女子凭栏怀念、盼望征人的形象,并且“凭”“解”两个动作,既揭示出女子内心的不安,也为后面描写她的所见所感张本。接着二句,先写思妇失落,再写潇湘雁飞,以春雁北飞反衬人情。“未得君书”为凭栏解帷之由。“断肠”二字,一气直下,也是凭栏时所见所感:潇湘春雁,按时归去,人不如鸟,归期渺茫。“不知”句一问,把女子的企盼引向无法知晓的茫然,直接抒发其内心的愁苦。末二句又将词意宕开,写暮春时节,海棠花谢,细雨霏霏,构成凄楚迷蒙的境界,以景结情,将女主人公无限遐思织入海棠花谢雨蒙蒙之中,将她伤春感怀、念远思人的痛楚情绪表现得更加深沉含蓄。
此词不仅勾勒出一幅思妇凭栏远望的图景,而且通过景物描写,十分细腻而含蓄地道出了她无限惆怅的情绪。语句比较朴质,写得饶有情味。
木之就规矩,在梓匠轮舆。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
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欲知学之力,贤愚同一初。
由其不能学,所入遂异闾。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
少长聚嬉戏,不殊同队鱼。年至十二三,头角稍相疏。
二十渐乖张,清沟映污渠。三十骨骼成,乃一龙一猪。
飞黄腾踏去,不能顾蟾蜍。一为马前卒,鞭背生虫蛆。
一为公与相,潭潭府中居。问之何因尔,学与不学欤。
金璧虽重宝,费用难贮储。学问藏之身,身在则有馀。
君子与小人,不系父母且。不见公与相,起身自犁鉏.
不见三公后,寒饥出无驴。文章岂不贵,经训乃菑畬。
潢潦无根源,朝满夕已除。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
行身陷不义,况望多名誉。时秋积雨霁,新凉入郊墟。
灯火稍可亲,简编可卷舒。岂不旦夕念,为尔惜居诸。
恩义有相夺,作诗劝踌躇。
书林追慕紫阳翁,出入尝沾教雨中。
缅仰高山难企及,大开茅塞迳能通。
上袯与下襫,青蓑苦能织。晓披春雨来,晚晒阳坡侧。
蔽身常自足,冲湿曾为得。任从野风吹,已敌寒蓬色。
凤辖将军位,龙门司隶家。衣冠为隐逸,山水作繁华。
径出重林草,池摇两岸花。谁知贵公第,亭院有烟霞。
夫子何为者,昂藏不入时。眼前诸事罢,膝下两儿嬉。
落落真难合,悠悠听所之。黄花一杯酒,岁喜与君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