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中水满风凄凄,青秧没垄村路迷。家家趁水秧稻畦,共唱俚歌声调齐。
树头幽鸟声剥啄,半雨半晴云漠漠。五白草斑谁敢闲,农夫饷田翁自作。
去年两经群盗来,妇儿垂泣翁更哀。蚕丛烧尽不成茧,陵陂宿麦无根荄。
今年插秧忧夏旱,旱得雨时兵复乱。官军捕贼何时平,处处村村闻鼓声。
猜你喜欢
漠漠兮水田,袅袅兮轻烟。
布谷啼兮人比肩,纵横兮陌阡。
农夫楫楫清波阔,秧稻茸茸森石发。
父儿呼唤手拔齐,千把万把根连泥。
四更乘月躇陇陌,晓烟渐散东方白。
归来吃得饭一盂,担到田头汗似珠。
蹲身擘业种入士,不间朝昏与亭午。
肌肤剥裂肉起皮,烈日才阴又风雨。
秋收幸值岁稍丰,谷贱无钱私债重。
连忙变转了官赋,霜雪冰鋨愁穷冬。
吁嗟四民天地间,服田力穑良独艰。
寄言安坐西方辈,汝饱不惭吾厚颜。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由于这首诗着力写雨中抢插稻秧,所以作者也不怠慢,开篇便动手“插”了起来:“”这分工何等明确,何等精细。拔秧活轻,小儿干,接秧也轻,田妇干;比较起来,抛秧插秧活重,田夫和大儿干。“抛”、“接”、“拔”、“插”,四个动词,准确具体。尤以“抛”字最妙,活画出秧束雨中飞舞的情态。只两句,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跃然纸上。
三、四两句进一步点明雨中抢插。“”从句中不难领会春雨之密、之急、之大,否则,不至于从头上流入脖颈并沾湿肩膀。以“兜鍪”和“甲”分别比喻“笠”和“蓑”,充溢着一股火药味儿,正暗示抢插稻苗无异一场紧张的战斗。
五、六两句“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前句是个无主兼语句,“唤”的主语没有写出,按诗意应是位老妪或老翁。后句是个无主连动句,按诗意,主语应是“大儿”,还极可能包括完成了本职活茬的田夫、田妇和小儿。一家人干活绝无唱过一口便袖手看戏的道理。老人来叫他们吃早饭,(抢插何其早,自在其中),让他们歇那么小小一会儿,却无人动作,无人答话,似乎对田埂上的呼唤置若罔闻,连抬头看一眼的工夫也没有。不如此,便写不出抢插的紧张程度。
结句“秧根未稳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似乎是田夫对送饭老人的回答:“您瞧这稻苗还不栽稳,再说这块田还没插完,您把饭放这儿,我们呆会儿就吃,您得赶紧回去照看好那帮鸡鸭鹅们,它们要来到田里,可就糟了。”
恰则元宵,灿万灯、星球如昼。春乍暖、化工未放,十分花柳。和气并随灯夕至,一时钟作人间秀。问烟霄、直上舌含香,文摛绣。命世杰,调元手。荆楚地,淹留欠。看日边追诏,印垂金斗。翠竹苍松身逾健,蛾儿雪竹论人如旧。愿湘江、卷入玉壶中,为公寿。
去年元夕华灯里。谙尽愁滋味。今年元夕月孤明。依旧无聊默坐、听深更。
江梅消息东风漏。人也如梅瘦。冷香幽韵谱琴丝。却笑此情偏有、侍女知。
中原遘百六,汉鼎分三雄。矫矫忠义侯,挺身出蒲东。
草茅识先主,仗剑扶真龙。间关袁吕营,百折明丹衷。
飞扬白马战,锐气嘘长虹。立取上将头,万夫摧折冲。
解围谢曹氏,绝婚诟吴侬。巨浪渰七军,襄樊列艨艟。
禁俘德亦虏,大江血流红。威声赫华夏,皦日悬晴空。
陆浑亘许洛,壶浆若云从。讵意肘腋间,包藏剧群凶。
蚩蚩众狐蜮,发奸维逊蒙。轻舟袭南郡,九仞隳成功。
麦城困孤旅,临殂徼元戎。讵云彼苍酷,况乃炎精终。
昭昭玉泉宇,肸蚃侔层穹。河山峙壮节,尸祝盈寰中。
姓名走妇孺,位号歆儿童。伊余肃遗像,飒爽来英风。
嗟彼操与权,死生细螟蠓。累累两国贼,紫阳笔何公。
遐哉九朝祀,元运偕无穷。刚肠俨对越,三叹钦前踪。
水边今日共传杯,多谢殷勤数子来。三伏炎蒸那有此,百年怀抱顿能开。
云山合匝还生雾,雪涧崩腾怒吼雷。却恨苍屏遮远日,凌风直欲跨蓬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