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南望几时回,落日登临眼自开。倚杖独看飞鸟去,开窗忽拥大江来。
伤心不见姑溪老,抱病聊寻宋武台。岁晚无人吊遗迹,壁间诗在半灰埃。
猜你喜欢
好手不甘袖,日对棋一枰。雄争汉楚垒,秘逞孙吴兵。
偾着还自错,先机非偶赢。古今多少事,落尽此空声。
端合渝州寄此身,良朋聚久即亲人。前缘已定三生石,今世重逢百丈尘。
千古文章低首拜,两江风景入眸新。殷勤多谢诸君子,敝帚当时只自珍。
先业依青嶂,开轩独隐居。
石田耕水月,芒履混樵渔。
万壑自吹笛,孤灯时读书。
结卢倘相许,同钓九溪鱼。
亲在要君召不来,乱山重叠使空回。
如何坚执尤人意,甘向岩前作死灰。
一夕凉飙辞旧暑。飒飒墙蕉,恐是秋来路。转眼熏风时节去。
不知燕子归何处。
抽纸吟商无意绪。短槛疏窗,难写黄昏句。今夜夜深知更苦。
阶前叶叶枝枝雨。
扫芳林。几番风雨,匆匆老尽春禽。渐薄润侵衣不断,嫩凉随扇初生。晚窗自吟。
沈沈。幽径芳寻。晻霭苔香帘净,萧疏竹影庭深。谩淡却蛾眉,晨妆慵扫,宝钗虫散,绣屏鸾破,当时暗水和云泛酒,空山留月听琴。料如今。门前数重翠阴。
王沂孙的这首词作就是一篇有着广阔的审美空间的作品。
“扫芳林,几番风雨,匆匆老尽春禽。”是对暮春景象的描绘。经历了几番风雨摧折的芳林已失去了往日的新鲜,连栖息其中的春禽也衰老了几许。
“渐薄润侵衣不断,嫩凉随扇初生。晚窗自吟。”是写诗人暮春之夜的感受:诗人临窗自吟,拂动罗扇,暮大公报湿润轻轻地漫上了衣襟。从笔调上看已由开头的沉郁向轻松过渡。
“沈沈,幽径芳寻。晻霭苔香帘净,萧疏竹影庭深。”这几句转入怀人,全是虚拟语气。诗人想,暮霭降临之际,意中人的居地一定是竹影横斜,庭院深深,洁净的珠帘正拂动着散发轻香的青苔,而她,也许正沿着花木扶疏的幽径独自徘徊。
“谩淡却蛾眉,晨妆慵扫,宝钗虫散,绣屏鸾破。”这几句写意中人的百无聊赖。
“当时暗水和云泛酒,空山留月听琴。”诗人由意中人寂寞凄楚的环境转入已往情事的回忆。
“料如今,门前数重翠阴。”以景作结,含蓄而有兴味。诗人以意中人门前的翠阴渐深渐浓,暗示时光流逝,相会无期。因此,虽无一个情字,但无处不有情在,虽无一个恨字,但无处不有恨在,真是“道似无情却有情!”
得官须得印,握刀须握柄。鞭好马亦骄,箭长弓始劲。
面谀多背憎,貌让乃心竞。小水噀不得,逆风呼岂应。
六辔在人手,安能工纵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