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筇五老几相携,吟得诗成竟未题。
易地不干渠辈事,樵夫只合管樵溪。
高下黄云{左禾右罢}稏秋,眼中一饱失千忧。
雌堂自是无龚遂,莫怪耕桑人带牛。
王渊换得玉为环,非梦蓬莱几日间。
珍重君王能记忆,予麾犹得道家山。
猜你喜欢
日长公事少,退食有馀閒。下榻留高士,携琴对鄮山。
萍开鱼出跃,松暝鹤飞还。浩荡乾坤内,怡然一解颜。
三出专城鬓似丝,斋中萧洒胜禅师。
近疏歌酒缘多病,不负云山赖有诗。
半雨黄花秋赏健,一江明月夜归迟。
世间荣辱何须道,塞上衰翁也自知。
江南正月春花早,梅花柳花夹长道。江南二月春光半,杏白桃红香蕊散。
江南三月春光暮,蝴蝶闲飞绕深圃。
亭高出鸟外,客到与云齐。
树点千家小,天围万岭低。
残虹挂陕北,急雨过关西。
酒榼(kē)缘青壁,瓜田傍(bàng)绿溪。
微官何足道,爱客且相携(xié)。
唯有乡园处,依依望不迷。
西亭高高超出飞鸟以外,登上西亭便与浮云相齐。
树影点点千家显得渺小,青天四围万岭顿觉更低。
残虹挂在陕州北面天空,秋雨阵阵随风飘过关西。
美酒几壶靠在青崖旁边,瓜田一片傍着绿色小溪。
身居微官本觉不足称道,欣逢好友携手同在一起。
只有远望遥遥长安故园,心中恋恋望去更觉清晰!
参考资料:
1、刘开扬.岑参诗选: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132-133
2、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280-282
出鸟外:高出飞鸟之外。
天围:苍天笼罩。
残虹:将要消失的彩虹。陕北:陕州以北。关西:函谷关以西。
酒榼:酒器。缘青崖:傍依着青青的山崖。
微官:小官。何足道:不值得称道,不值得重视。爱客:好友。相携:互相携手,指同游。
乡园:指长安。依依:依恋不舍的样子。迷:模糊不清。
诗的一开头点出登亭。第一句写自下而上望去,西亭高出鸟外,从登前写亭高。第二句写登临后向四周望,身与浮云相齐,从登后写字高。三、四两句开始写登亭后的“观眺”。用山下的点点树影,千村万落和眼前的苍天,脚下的群山烘托“亭高”,并构织出辽远的画面。五、六两句以西亭所见景物。点出登临时的天气。“残虹”、“急雨”,都符合夏末秋初天气特征,从而暗示“早秋”。一“挂”一“过”,一静一动,景象十分生动;而从“陕北”、“关西”两个大的方位来写,尤其符合登高的特点,场面辽远而开阔。七、八两句由远眺写到近观,均从颜色着笔来写,陡峭“青壁”,弯弯“绿溪”,加上“洒榼”、“瓜田”,把山上山下风光写得别有风致。
以上由登亭写到观眺,以下写登亭观跳所感。“微官”两句反映着诗人的不得意,但却出之以放达之语;而诗的最后两句“唯有乡园处,依依望不迷”,才写出真心思:对长安的留恋,其中包含政治上的希望,如“明主虽然弃,丹心亦未休”(《题虢州西楼》),所反映的显然不单是乡土之情。“望”字也就自然照应了题目“观眺”二字。
这篇作品以“高亭”为观察点,以“观眺”为线索,开头写登亭,接着六句写登亭“观眺”所见,结尾四句写登亭“观眺”所感,层次井然有序。此诗虽为五古,中间写“观眺”六句却两两对偶,上下两句分别从不同角度构成生动画面。最后两句在上文登高远眺基础上,仍扣应“观眺”二字来写所感,线索清楚,结构完整。
老如枯柏傲霜冬,名实俱忘赋芧公。正苦岁寒无竹伴,喜知春思与梅同。
囊书待朔登金马,琢句追坡咏玉虹。他日肯寻翁住处,花边野水与池通。
新年多遘逆,抱疴守空庐。竟日寡人事,反迂长者车。
入门一相见,戒我毋枉趋。枉趋将何以,变故在须臾。
念此重忧患,感叹复踌躇。信知明哲者,匪徒效虚无。
郁郁谁能滞此乡,飞鹑走狗共津梁。钩辀笑客行不得,灵寿扶吾当自强。
句漏洞中期葛令,扶摇枝上过云将。寄声白足同心侣,古月明灯何处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