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耳最怕风雨声,芭蕉叶上声偏鸣。新枝日展剪不替,况见蕺蕺成添丁。
呼童具锸斲寒玉,蔓图贵早除其萌。丑疑乌喙侧著附,又讶蹲鸱不可羹。
一笑翻成有料理,古盆石供泉清泠。黄梅弥旬雨霢霂,苔封沙拥生意成。
小试抽书嚏撚细,鼠牙入水银须生。渐离土性安臞瘠,淡与水石相忘形。
巡除日课长养事,茎添叶比纷攲倾。炎威不到琉璃碧,水脉透尖珠贯萦。
萼绿华仙断火食,云裾曳翠身轻盈。风轩暑簟足萧爽,晴曦更有冬窗明。
丁宁闭塞谨爱护,秋霜夜气防凭凌。一年一年春风好,根株宛在葱茏青。
崇桃遮莫金壶贮,日暮随风红雨零。
猜你喜欢
短棹舣湍石,华月满汀洲。应知孤客无寐,特地照离忧。谁念姮娥单枕,寂寞广寒宫殿,亦自□□□。□□□□□,□□□□□。□怜我,尘满袖,雪盈头。两乡千里萦恨,何事不归休。遥想闺中今夜,夜久寒生玉臂,犹自倚高楼,别泪入湘水,归梦绕鄜州。
君是轶群者,当知不可羁。
渊源象山学,声价鲤庭诗。
要路足将策,高云翅肯垂。
余波幸沾丐,活我出污池。
天气清无霞,远山益幽霭。凭楼纵观眺,目与群物会。
清风自南来,竹树生微籁。歌禽唱金缕,翠筱飘罗带。
时佳景复丽,赏心亦高迈。延伫望钟陵,眷然怅松桧。
似觉古今短,徒谓乾坤大。念昔爽鸠氏,川原鲜常在。
郎官对坐一松孤,共识西台两大夫。十八年中今已半,夜来曾梦作公无。
滑路滑如苔,涩路涩若梯。
更堪都梁下,一雪三日泥!泥深尚云可,委身饿虎蹊。
心寒道上迹,魄碎茆叶低,常恐不自免,一死均猪鸡。
老马亦甚畏,愶愶不敢嘶。
吾闻虎虽暴,未尝窥汝栖。
孤行暮不止,取祸非排挤。
彼谗实有心,平地生沟溪。
哀哉马新息,薏苡成珠犀。
翳(yì)日多乔木,维舟取束薪(xīn)。
静听江叟(sǒu)语,尽是厌兵人。
许多乔木遮住西下的夕阳,我系住行船取来一捆柴薪。
静听那江边上老翁的谈话,原来都是厌恶战争的人们。
参考资料:
1、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二):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04-105
2、尚作恩等.晚唐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280-281
翳:荫蔽。乔木:高树。维:系住。束薪:一捆柴薪。
江叟:江边老翁。厌兵:厌恶战争。
作者对军阀所进行的战争持否定批判的态度,对遭受战争之苦的人民怀着深厚的同情。这首诗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唐末长期战乱后沿江农村的残破景象和人民强烈的厌战情绪,富有时代气息,为唐末优秀的诗作之一。
这首诗开始塑造了凄寂悲苦的意境,描写了诗人自己的活动。在乔木遮住了西下夕阳的时刻,诗人系住行船,取来了一束柴薪。这就使三、四句的描写有了着落—诗人停船之后自然听到了江边老翁的谈话,而江边老俞谈话的内容便是这首诗要表达的主要思想。“厌兵”是江边老翁谈话的中心,也是诗人的现点,也是这首诗的主题。一个“尽”字说明人们(包括诗人自己)“厌兵”的程度,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是多么深重。
在表现艺术上,诗人直接出场,录其所闻;结句含意比较外露,但却不是诗人直抒胸臆之辞。由于在这首诗中诗人以客观抒情诗人的姿态出现,故而使人更加感到诗境、诗情具有冷静的客观真实性,从而加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乍暖还寒二月天,酿红酝绿斗新鲜。
日烘春色成和气,风弄花香作瑞烟。
莺舌似簧初学语,柳条如线未飞棉。
金杯满酌黄封酒,欲劝东君莫放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