畴昔经行路,黄山更一过。
天涯知己少,岁晚客愁多。
路断车生角,冰坚水不波。
使君森画戟,闻此盍如何。
猜你喜欢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lǐn)食(sì)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的合奏。南郭处士请求给齐宣王吹竽,宣王对此感到很高兴,拿数百人的粮食供养他。齐宣王去世了,齐湣王继承王位,他喜欢听一个一个的演奏,南郭处士听后便逃走了。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齐宣王: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姓田,名辟疆。使:让。必:一定,必须,总是。南郭:复姓。处士:古代称有学问、有品德而没有做官的人为处士,相当于“先生”请:请求,要求。为:给,替。说:通“悦”,对......感到高兴。廪食以数百人:拿数百人的粮食供养他。廪:粮食。食:供养。以:用,拿。湣王:齐国国君,宣王的儿子,在宣王死后继位。姓田,名地或遂。好∶喜欢,喜悦,此处是喜欢。逃:逃跑。立:继承王位。竽:古代的一种乐器,像如今的笙。
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不到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不到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有个名叫南郭的处士听说了齐宣王的喜欢听合奏,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大王啊,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摆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齐宣王听得高兴,很爽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那支300人的吹竽队中。
这以后,南郭处士就随那300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一样享受着优厚的待遇,心里极为得意。
其实南郭处士他压根儿就不会吹竽。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处士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人家摇晃身体他也摇晃身体,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看上去比别人吹奏得更投入。南郭处士就这样靠着蒙骗混过了一天又一天,不劳而获地白拿丰厚的薪水。
但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竽合奏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mǐn)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也爱听吹竽,但他喜欢听独奏。于是齐湣王发布了一道命令,要这300个人轮流来吹竽给他欣赏。南郭处士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他想来想去,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像南郭处士这样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最终会因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穿伪装。我们想要成功,唯一的办法就是勤奋学习,只有练就一身真本领,才能抵挡住一切困难、挫折和考验。
木牛零落阵图残,山姥烧钱古柏寒。
七纵七擒何处在,茅花枥叶盖神坛。
汝母我之姊,同胞无别亲。不幸去年死,㷀㷀惟汝身。
汝父既早没,汝依当何人。数数与汝语,令我泪沾襟。
汝性颇灵慧,力作何不勤。青春易凋丧,岁月良可珍。
汝能事卓立,非止裕汝屯。指名为令士,汝亲当见伸。
何苦逐游冶,弗肯志讨论。挞之尚不易,况乃颊舌云。
汝祖好男子,豪爽多誉闻。辛苦教汝父,冀登要路津。
汝父乃不谷,漂荡成苦贫。幸以汝母故,托居我南邻。
黾勉相劝讽,粗能禦寒温。谓将致兴发,岂意掩泉坟。
遗汝无寸土,汝母复长沦。近日乏良吏,役赋甚纷纭。
富者尚难理,贫者安可徇。不见抬舆者,四体如火薰。
不见负输者,锁桎令肉皴。我年已五十,岂得常逡巡。
作诗以告汝,请汝书诸绅。
世路悠悠水不萍,相看谁与眼长青。
千年彝鼎观动业,一代图球见典型。
谩道石能生白璧,自知竹已化青宁。
绝怜驿路梅花句,肯落空江杜若汀。
当春兰蕙竞芬芳,金殿筵开捧御觞。几日承恩欢乐地,秋风花落禁宫凉。
酒力如山百感平,非狂非圣一迂生。未成四十元为福,便说林泉似不情。
埋照汝应师阮籍,啖名吾亦笑黄琼。短车破帽长安道,憔悴人间吏隐并。
漆园仙梦到绡宫,栩栩轻烟袅袅风。九曲金针穿不得,瑶华光碎月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