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山一夜风篁响,透屋三更月露寒。
自掩残书推枕睡,江湖秋梦水云宽。
猜你喜欢
睡起疏帘一半开,更无人迹过青苔。
须臾苍狗风前变,雷雨驱潮出海来。
克者何?能也。何能也?能杀也。何以不言杀?见段之有徒众也。
段,郑伯弟也。何以知其为弟也?杀世子、母弟目君,以其目君知其为弟也。段,弟也,而弗谓弟;公子也,而弗谓公子。贬之也。段失子弟之道矣,贱段而甚郑伯也。何甚乎郑伯?甚郑伯之处心积虑成于杀也。
于鄢,远也,犹曰取之其母之怀之云尔,甚之也。
然则为郑伯者,宜奈何?缓追,逸贼,亲亲之道也。
克是什么意思?就是能够的意思。能够做什么呢?能够杀人。为什么不直接说杀呢?因为要表示出追随共叔段的人很多。
共叔段是郑伯的弟弟,怎么知道他是弟弟的呢?因为假如国君杀了嫡亲的长子,或者同母所生的弟弟,便用国君的爵号称呼他,文中既然已经称呼郑伯,那么也就知道共叔段是郑伯的弟弟了。共叔段既然是国君的弟弟,却不称他为弟弟;共叔段应当是公子,也不称他为公子,这是对他的贬斥,因为共叔段已经丧失了一个公子和弟弟所应有的道德以为。但是《春秋》鄙视郑伯的程度超过了对共叔段的批评。在什么地方超过了对共叔段的批评?因为经文并未对郑伯想尽一切方式,想要杀掉弟弟的意愿提出批评。
但经文说在鄢这个地方杀掉共叔段的,表明共叔段已经跑到远离郑国都城的地方了。就好比说是从母亲的怀中夺过婴儿杀掉,这又是郑伯做得过分的地方。
既然这样,那么对郑伯来说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呢?就是不要急着追杀已经逃远了的乱臣,而应该遵循兄弟之间相亲相敬的道德。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子胥逢击絮,遂为鞭尸人。
淮阴遇漂母,终亦去亡秦。
豪杰与婵媛,万年共一尘。
清淮映古庙,月明空沄沄。
安能闾市上,复问哀王孙。
雨雨风风,又断送几分春色。最无奈,旧时庭院,漫无人迹。
宝镜尘昏清瘦影,金炉香烬寒烟灭。待迫寻,芳讯与韶华,都销歇。
柳丝乱,桃鬓侧。当年事,何堪说。看唾壶犹渍,斑斑清血。
燕子微闻长夜叹,杜鹃不化幽魂隔。正清明寒食上河时,真愁绝。
海内衣冠失老成,梦中精爽尚平生。
杏园醉后千花拥,柳院归时一字行。
旧事苍黄空过眼,暮年幽独转伤情。
不须更作三同会,又听城西《薤露》声。
穿芽径字青,压水冰文绿。山城初雪罢、添妆束。谁家猎骑,揉碎千崖玉。
貂裘斜半揭。马尾捎生,问人何处堪宿。
青帘高写,美酒新丰熟。春色偏占早、花如簇。珠帘十二,处处调丝竹。
夜阑金缕曲。唱道明朝,扶头依旧醽醁。
花月秣陵秋,十四妆楼。青溪回抱板桥头。旧日徐娘无觅处,芳草生愁。
金粉一时休,团扇谁留。殢人只有小银钩。句尾可怜书荡妇,似诉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