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患二毛侵,目睫亦毵毵。
篇什弃置久,遑暇阅龙龛。
吴侯主诗盟,欲从靳如骖。
古风风格老,叙事若绮谈。
宦情既淡薄,世故应饮谙。
置驿复郑庄,好奇过岑参。
优游聊卒岁,俯仰自无惭。
近取忘年友,得一乃分三,
梁向竞爽姿。迈也恐不堪,
辄持水中蒲,拟并浦上柟,
诸公不鄙夷,细流纳江潭,
有酒必晚饮,分题许同探。
向子忽话别,寒霜万岭含。
千里足勿惮,一行心亦甘。
青冥定特达,高贤上所贪。
江头春色回,和气已醺酣。
伊郁思陶写,故人居巷南。
猜你喜欢
一种学事业,亦来登选场。祇缘口义错,落第在他乡。
乃祖杨朱族最奇,诸孙清白又分枝。炎风不解消冰骨,寒粟偏能上玉肌。
异味每烦山客赠,灵根犹是圣僧移。水晶盘荐华筵上,酪粉盐花两不知。
唐寺前溪水流,客帆来往旧杭州。
津亭树老无人记,得见几囘僧白头。
歌正停时,君酌酒、听余衷曲。念客子、从来琐琐,半生鹿鹿。
饥拾噎瓜亭畔蓏,狂遭胯下桥头辱。只憨时、瞠目望青天,如枯木。
性磊落,难谐俗。君何意,偏怜仆。算交情似漆,此真鲍叔。
尊酒连宵欢未艾,轻帆来日归何速。怅从今、江北望江南,余孤独。
谪去君无恨,闽中我旧过(guō)。
大都秋雁少,只是夜猿多。
东路云山合,南天瘴(zhàng)疠(lì)和。
自当逢雨露,行矣慎风波。
你远谪荒瘴,不应该怨恨萦心,朋友,我曾经是去过闽中之人。
到闽中大概很少见到远旅雁阵;深夜,听到的都是哀伤的猿啼。
闽东的山路,到处是云昏岭峻,闽南住久了,瘴疠也不必心悸。
朋友,你一定逢赦,恩沾雨露,珍重啊,风波之献,路上当心!
参考资料:
1、蒙万夫等.千家诗鉴赏辞典.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454-456
无恨:不要怨恨。旧过:以前去过。过:作往访解。
大都:大概。
合:交融。瘴疠:山林湿热地区流行的恶性疟疾等传染病。
雨露:比喻朝廷的恩泽。风波:路途险阻,比喻事物的变动。
此诗首联两句从贬官一事说起,安慰朋友不要伤怀过度,并且说自己从前也曾去过闽中。中间两联承上,向朋友如实地介绍那里的荒僻而艰苦的环境。汉代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王诈称苏武已死,汉朝乃托称苏武于雁足系书传至汉朝,匈奴王无法推托,只好放苏武回国,故后世又以“雁书”作为书信的代称。因此“大都秋雁少”一句亦含有地处偏远、消息闭塞之意。下句“只是夜猿多”一句暗用郦道元《水经注·三峡》中所引民谣“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之意。五六两句连读,言一路都是崇山峻岭,云雾缭绕莫要说起,而且还有山林中的毒气(瘴疠)时刻会侵蚀人身,危及生命。云山合,有云雾笼罩山间的意思。下句的“和”,本意是跟着唱。“瘴疠和”是说南方那种瘴疠之气也会跟着“云山合”的阴暗环境一起来助纣为虐,加倍地害人。
这首诗写了朋友的安慰、忠告、劝勉和祝愿之意。诗人担心友人郑姓侍御史的被贬而心中不平、不安,所以诗人在起首就提醒郑侍御对被谪放这件事不要产生恨意,并且以过来人的身分告诉闽中的环境特征;也告诉他复职的希望,所以只要注意旅途上的安全以及意在言外的其它风波外,其它不必耽心。诗人是一位重气节,疾恶如仇的人,若非友人有冤屈,他是不会这么劝的,他希望他的友人能够忍受下来,等待水落石出的一天,然后“自当逢雨露”,重返朝廷。大概贬谪之人最需雨露恩泽,因此诗人劝慰朋友,皇帝的恩泽一定会惠及远谪之人,劝勉朋友要珍重有为。这是至友的真关怀,颇有为友喊冤的意思在内。
云作雨,不成归。箭离弦,无还期。昨日犬,前日狮。一番花,一番泥。
花有色,槛周之。人有容,镜照之。镜方新,容已非。槛未敝,花先飞。
短可续,用何物。一曲歌,三杯醁。我欲长生天下人,拔刀斩断金乌足。
心事伤春暮,乡愁拥絮眠。月明千里梦,梵唱五更天。
脱剑酬知己,拈花误少年。明朝当别去,检点酒家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