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风惬人如故旧,客燕残蝉度清昼。
摇落三秋楚泽悲,相思一夜东阳瘦。
愁连黛入眉山重,犹忆去年和泪送。
鱼沉雁断消息稀,频来惟有清宵梦。
猜你喜欢
移居寄城郭,阒如在郊坰。百卉暮凋翠,两山常对青。
儿童渐吴语,气俗易薰蒸。喜闻淮师捷,神武畅威棱。
叛寇不足灭,四夷其来庭。十年乱离厄,永夜乡关情。
庶见丘墓邦,敢贪簪绂荣。故人致尺素,笑烹双鲤赪。
清切哦十咏,飘零乖一觥。岁晚良可会,济世须时英。
杜门身块坐,息念心灰死。香火远祠庭,文书净窗几。
治剧力岂任,投闲计良是。深惭未报恩,尚费官仓米。
吾侪晚闻道,错以名为市。那知标榜著,便有谤尤起。
如君取已多,蚤合登贵仕。况彼青箱业,家声在人耳。
草草脱廌冠,重升未应止。但愿毋近名,嘉言终合指。
达为天下相,穷作人世师。穷达有定命,勿叹时非时。
宁污牛尾泥,不作车尘随。山林隐文豹,江海潜黄螭。
人皆嗜奔竞,奔竞人还嗤。仲尼与三子,出处皆从宜。
一芥不可与,万钟亦难辞。今人知古人,不识来者谁。
何如沽美酒,笑傲歌新诗。功业不补世,那求后人思。
人生如树花,开落从风吹。又如无根蓬,飘飘亦何为。
天高日月远,寿命皆崦嵫。人兮勿自苦,吾道当平夷。
腻红匀脸衬檀唇。晚妆新。暗伤春。手捻花枝,谁会两眉颦。连理带头双□□,留待与、个中人。
淡烟笼月绣帘阴。画堂深。夜沈沈、谁道□□,□系得人心。一自绿窗偷见后,便憔悴、到如今。
晚妆新,
参考资料:
1、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饶晓明.历代名家词新释辑评丛书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年1月:17-19
上片,披露宫廷侍妓“暗伤春”的“两眉策”神态。“腻红匀脸衬檀唇,晚妆新,暗伤春”,写侍妓浓抹“暗伤春”。“腻红”,“檀唇”,描艳妆,凭此香诱人,可谓艳妆浓抹难相宜。“晚妆”,表明侍妓的夜时活动。这是不同凡女的举动,“暗”与“晚妆”照应,表明行为不是光明正大,而是偷偷摸摸的。“暗”字一用,侍妓的性格暴露无遗。“手捻花枝,谁会两眉颦,特写侍妓的特殊举动。一是“捻花枝”招揽过客,一是“两眉颦”显得焦躁不安。最后三句“连理带头双飞燕,留待与、个中人”,特写侍妓的另一个特殊举动。一是身着“连理带”,象征忠贞于过客,永不改移,一是头缀“双飞燕”图,暗示跟随过客,永不分离。天涯沦落无故人,可谓一厢情愿。苏轼在嘲讽中不免带有几丝同情。
下片,回忆侍妓欲入宫中的偷情举动。“淡烟笼月绣帘阴,画堂深,夜沉沉”,写侍妓欲入宫中的阴沉气氛。“淡烟笼月”点明时间为灰蒙蒙的月夜,“绣帘阴”衬托侍妓的晦暗心态,“画堂深”想象所去之处的阴郁气氛,“夜沉沉”则点明长夜漫漫,心事沉重。“谁道连理,能系得人心”?写侍妓的疑惑与企盼。“连理”,象征送过客传情之物,“系得”,表明为得宠之举动。这“难道”为怀疑词,即“连理带”之赠送谁说能“得人心”、拴住过客之心?因为风月场上的侍妓已是多如牛毛了。为此,苏轼在最后三句“一自绿窗偷见后,便憔悴、到如今”中,发出同情性的感叹。妓女在风月场上,一般所遇是寻花问柳的男人。一旦觅到稍有同情心的男子,便对天发誓,甚至以命相许,指望他能帮助自己跳出火坑。这个侍妓在宿室暗暗地会见心上过客之后,担心他不接受“连理带”或“双飞燕”信物,尽是烦恼,直到如今。如果连最后一线希望都破灭了,既成不了“连理枝”,更成不了“双飞燕”,而只能成为被侮辱的玩物而被抛弃,其痛苦就更为沉痛惨烈了。这真是可怜!可叹!可悲!
全词凭借描写、记叙、回忆、烘托、象征之笔,刻画了一位“暗伤春”而“憔悴”的侍妓形象。由腻红、檀唇、晚妆、暗伤春、捻花枝、两眉肇、留待、系得人心、偷见、憔悴,连续性的表现,表明侍妓是一位既艳情又失态的可悲而可怜的女性。
醉尉销金,负了绮窗晴雪。谢娘心事,在煎茶解渴。
春梦唤醒,那是潇湘根叶。红兰移浦,了无颜色。
几许伤心,隔银屏、似远别。旧题团扇,倚香怀尚热。
青青柳枝,总被他人轻折。今生长似,柳梢残月。
王生倜傥人,自佩双神剑。拂衣舞低回,流光若驰电。
吾闻此物出丰城,欧冶造自越王庭。紫气上干斗牛域,虬光夜夜腾太清。
灵异化去已千载,两龙久卧延平海。问君何从复得之,龟文猬理曾无改。
左挥错落七星垂,右指光芒霜雪飞。倖佞顾之心胆碎,百妖一触咸凄而。
有时突作青龙阵,声响铿然奋兵刃。始知防身大有灵,横行自觉威名振。
琉璃匣里暂埋光,时吐莲花绕座香。龙吟虎啸那能久,会当持此献君王。
君不见纯钩湛卢昔在越,星流波溢称奇绝。一朝适楚登城麾,士卒俱迷野流血。
祇今四海尚风尘,烦君早晚拂星文。除灾拯难多奇绩,万里封侯早致身。
晓风吹银床,萧萧古桐树。时有新汲人,瓶携落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