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绿扬新楚,初晴中薄寒。
行山无阔步,陟巘有遐观。
蕨紫拳犹小,松黄粉渐乾。
无嫌一马瘦,径度两重滩。
猜你喜欢
归骑成新句,禅关访旧踪。断碑青藓合,画壁暗尘封。
叶尽山容瘦,云寒雪意浓。马蹄残日里,缥缈听清钟。
过尽重湖复过山,阴凝忽变雪花团。
路迷曲折易成远,风助横斜巧送寒。
忆昨片帆离渡口,特烦千骑驻江干。
如今想在芙蓉观,独据胡床烂漫看。
吹箫人去。但桂影徘徊,荒杯承露。东望鞭(biān)芙缥(piāo)缈(miǎo),寒光如注。去年夜半横江梦,倚危樯(qiáng),参差曾赋。茫茫角动,回舟尽兴,未惊鸥鹭(lù)。
情知道、明年何处。漫待客黄楼,尘波前度。二十四桥,颇有杜书记否。二三字者今如此,看使君、角巾东路。人间俯仰,悲欢何限,团圆如故。
吹箫的人已经走了,但桂花树的影子徘徊着。收成不好的年岁承接着甘露,向东望去缥缈的荷花池,仿佛注入了寒光。去年在半夜梦见横在江上。依靠着高的桅杆,长短不齐的诗赋。茫茫地搅动着,尽兴返回,没有惊动鸥鹭。
谁知道明年在哪里?慢慢地在等待黄鹤楼的友人,一直漂泊在外度过前半生。二十四桥,还记得杜书记吗?二个字,三个字,字字都是这样,看看刺史,东路的布衣。抬头低头的人间,悲伤怎样受到限制,团圆跟原来一样。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桂影:桂花树的影子。
使君:汉代称“刺使”: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汉代以后用作对州郡长官的尊称。角巾:借指隐士或布衣。俯仰:低头和抬头,比喻很短的时间。
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是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也叫“仲秋节”;又因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节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
《桂枝香·吹箫人去》是南宋刘辰翁的一首词,在中秋佳节之际,回忆团圆,显示出了词人淡淡的忧伤。
中秋之日,月圆人离,不免伤怀。作者为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宋亡不仕。本文通过写景、抒情的双重手法对这团圆之日进行描绘,通过情景交融的方式道出国破家散的心酸感受。
词的上片写景,描写了中秋月夜。
下片抒情,联想到明年到何处,进行了人与人的对比,写出了人间的悲欢离合,对亲人的思念,更是对亲人团圆的一种渴盼。
雄文元命世,直气早成风。受任衰迟后,安邦反侧中。
回天深有力,扈圣耻言功。事已身随去,惊嗟柱石空。
寒威犹压晓,淑气已回春。
不道朱颜旧,刚怜华岁新。
震雷将出地,蛰户莫存身。
渐报莺花信,眉头日渐伸。
岩花不趁中秋约,篱菊齐供九日看。
冉冉隔墙风不断,夜深和月倚栏干。
八咏风流自古闻,一时江左更休文。朝端玉佩趋明月,署里金珂冷白云。
入夜骊珠真射斗,高秋龙种欲空群。孤帆忽漫双溪去,千里那能不忆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