瘴海骊龙供素沫,蛮村花露挹清滋。
微参鼻观犹疑似,全在炉烟未发时。
猜你喜欢
知有名香出海隅,幽人得得寄吾庐。
明窗小爇跏趺坐,更觉胸怀一事无。
门外桃花花满蹊,行人别我放春溪。问讯舟行指何处,銮江杨柳春将迷。
我有故人住近市,市人但解呼殷四。年纪如今五十强,颜色如前能得似。
尺书三秋无一通,怀抱安能遽弃置。早晚停舟江水前,不惜扣门投我笺。
为言我年四十六,须鬓非复当时绿。君家旧有飞仙健步之奇方,服之解使寿命长。
何不寄取一粒深山里,相期晚岁观无始。我炼金丹今未成,欲登五岳窥蓬瀛。
同心人远难独行,念之三叹空含情。与汝相见在何岁,鸿雁飞飞楚云外。
斗酒为欢且放歌,莫令万事生憔悴。
皇家贵主好神仙,别业初开云汉边。
山出尽如鸣凤岭,池成不让饮龙川。
妆楼翠幌教春住,舞阁金铺借日悬。
敬从乘舆来此地,称觞献寿乐钧天。
皇帝的公主信奉神仙,别墅盖得直入云霄。
假山高得像岐山鸣凤岭,池塘大得超过渭河。
梳妆用的起居楼里挂着翠绿帷幔似乎把春色留住了,而舞蹈唱戏的阁楼下摆放着整齐的座椅,金灿灿的,好像把太阳织在了垫子上。
我伴驾同来公主的新宅祝贺,酒宴上大家觥筹交错,纷纷向皇帝敬酒祝寿,一旁还有乐手演奏着钧天乐。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因为沈佺期伴随皇帝公主皇子多年,所以他的诗作多是应制诗,形式很华丽,被流放后风格却也发生过很大变化。沈佺期和宋之问等一帮诗人所作律诗使得这一体裁有了一些固定的格式,所以受到了后人很高的赞誉。
这首诗里用到了“鸣凤岭”和“饮龙川”两个地名。鸣凤岭指陕西凤翔县的岐山,因为传说中周朝兴起前这里有凤凰鸣叫而得名。在这首诗里用来说明公主新宅里假山的高大,凤凰也象征着公主的身份。饮龙川,指渭水,这里曾是文王最初兴起的地方。龙象征着皇帝的身份。诗里写了公主新府邸的大概样子,写了园子里的假山池塘,再写起居楼,写戏楼,里里外外到也算是写得周全,然后还写出皇帝亲临举行宴会时的场面,有礼有节,作者应该是位有急智的诗人了。尤其是他想到的比喻,既说明了公主府邸的豪华,又暗喻出皇家的气派和尊贵,唐中宗时期比较繁华的面貌也间接得到了表露,这样的应制诗,皇帝是一定会很满意的。但可惜诗里带出了的安乐公主的奢侈无度,无意中竟成为他日后被处决的罪证
“妆楼翠幌教春住,舞阁金铺借日悬”一句,很是生动,翠绿的帷帐垂下,把明媚的春色留了一段在妆镜前,戏台下的椅子上铺着黄色的垫子,金灿灿的,恍然间好像织进了太阳在上面。上面那句“山出尽如鸣凤岭,池成不让饮龙川”就没有这一句好,有点生拉硬拽,因为见过鸣凤岭和饮龙川的人到了唐代应该不多了。这首诗尽管辞藻上很华丽了,而且修辞也较为贴切,但却给人一种空洞的感觉。这也许是因为后人没见过那种场面,但也许是因为诗人急忙中只求说尽好听话而没有用更深意义的说辞。诗人为了支应皇帝,捡尽了漂亮的词汇,没想到这位公主后来怨恨这首作品写得太华丽了,他反而因此丢了性命。
这样一首煌煌气派的应制诗,竟枉送了沈佺期的性命,而跋扈虚伪的安乐公主最后也落得个死于非命的结果。
坐客终朝望眼西,好山高与暮云齐。鹤鸣渔浦天风急,鳌背仙宫海浪低。
千古地形雄妹土,一川烟景胜耶溪。歌声唤起凌波梦,莲叶香深路恐迷。
召节煌煌下帝关,君王图旧起高年。露章恳避回天速,拜命欢呼压地偏。
锡馔宰官侵夜到,问安州牧置邮传。辞荣有耀人皆说,谁解清时独占先。
不遇彭夫子,何因到此间。
无穷霜后木,不断雨中山。
只恐高僧占,多惭倦鸟还。
孤云在寥廓,容望不容攀。
一字未曾谈般若,谩天谩地尽饶伊。祇园乞食归来后,法会因由又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