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家翠岭高亭亭,白崖隐起仙人形。仙人昔尝为酒星,乘兴痛饮乾北溟。
五湖一吸聊解酲,江妃丧魄鳌失灵。上帝震怒呵出庭,酡然影落秋山青。
行人几见霜叶零,醉仙醉去不复醒。何须荷锸随刘伶,河沙劫填归冥冥。
猜你喜欢
父耕(gēng)原上田,子劚(zhú)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父亲在山上耕田,儿子在山下开荒。
六月的季节,田中稻谷还没有抽穗,而官家收税仓库早已修好等待征敛。
参考资料:
1、任三杰.聂夷中诗注析.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21
2、任三杰.聂夷中诗注析.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22
斸:一作“锄”,大锄,名词用作动词,挖掘。
禾:禾苗,特指稻苗。秀:谷物吐穗扬花。官家:旧时对官吏、尊贵者及有权势者的尊称,又指对皇帝的称呼。
“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并不仅仅是写一家父子的事件,而是高度概括了千千万万个农民的家庭,所谓“夜半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正是农家普遍的情事;而“原上田”、“山下荒”也并不特指某山某原,而泛指已耕的熟田和待垦的荒地,从耕田写到开荒,简洁有力地刻划出农家一年到头的辛苦,几乎没有空闲可言。十个字具有高度的涵盖力,增加了诗意的典型性,几乎成为封建社会农村生活的一个缩影。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一句在揭露讽刺的时候,不发议论而重在摆事实,发人深省。“六月禾未秀”不单指庄稼未成熟。按正常的情况,四五月麦苗就该扬花(“秀”),“六月”应已收割而“禾未秀”,当是遇到了旱情,暗示着歉收。而按唐时两税法,六月正是应该交纳夏税的时节,所以“官家已修仓”本身就暗示着对农民劳动成果的窥伺和即将予以剥夺,而这种窥伺出现在“六月禾未秀”之际,更觉意味深长。“禾未秀”而仓“已修”,一“未”一“已”,二字呼应。
题前摄景,洗炼概括,融情入事,其中任何一种手法都可以收到言简意长的效果。而此诗恰当地同时运用这三种手法,艺术效果也就更加显著。
月峡旁通玉液池,采舟争胜出宫闺。
荒台今日人相问,野草无言日自西。
绡山闺媛,有如此、锦心绣口。造物忌才成惯例,怎得雀屏嘉偶。
任凭伊、饷黍浣衣,遂令人比梅花瘦。把炯炯痴情,鳏鳏私恨,和泪写词多首。
自唱了随鸦曲,应和与鸦相厮守。信画楼金屋,谪仙无分,欲销魔焰谁能彀。
事喧皖右。付西青妙笔,便传芳泽千秋后。魂兮知否。
莫悔青春虚负。
客去晚窗明,行吟山鸟惊。残阳一峰静,秋水半潭清。
几席馀文字,祠堂近老成。终知归寂寞,徙倚若为情。
命服虽同黄纸上,官班不共紫垣前。青衫脱早差三日,
白发生迟校九年。曩者定交非势利,老来同病是诗篇。
终身拟作卧云伴,逐月须收烧药钱。五品足为婚嫁主,
绯袍著了好归田。
峣阙丛霄旧玉京,御床忽有犬羊鸣。他年若作清宫使,不挽天河洗不清。
黉舍炎炎畏日长,竹亭取次纳新凉。文章风月须兼美,莫使时人恨海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