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园不恋恋西湖,赁得民居作隐居。开口不离仁义字,闭门惟读圣贤书。
老无子息偏怜鹤,闲有工夫尽钓鱼。酒熟自斟诗自和,功名一念已消除。
猜你喜欢
江雾远含空,川原望不穷。灯明烟渚外,人语水声中。
漂泊同舟舸,交游类转蓬。卷帘宵不寐,吟望穗城东。
听履辞荣反旧庐,高堂燕坐每申如。
肯随流俗趋邪径,要使吾身宅广居。
告老未能三阅月,趣归已奉十行书。
愿公努力扶皇极,展尽胸中万卷余。
素琴良夜闲调,焚香漫把兰襟遣。瑶阶露冷,罗衣风薄,画帘高卷。
流水声停,挥弦意懒,悄然凝盼。待更阑再鼓,谁陪深坐,还邀个、嫦娥伴。
应忆雁行何处,隔关山、望穿心眼。拈毫自写,新图半幅,幽怀一片。
指下徽音,卷中人面,碧云天远。但清光照处,盈盈千里,举头同见。
苍莽寒空远色愁,呜呜戍(shù)角上高楼。
吴姬怨(yuàn)思吹双管,燕客悲歌别五侯。
千里关山边草暮,一星烽火朔(shuò)云秋。
夜来霜重西风起,陇(lǒng)水无声冻不流。
远望苍莽迷蒙的寒空秋色令人发愁,独上高楼即听到驻军呜呜的号角声。
吴地歌姬为寄托怨思而吹响了双管,荆轲临行前辞别燕太子丹大声悲歌。
千里边塞山河辽阔暮色苍茫,山顶燃起如明星似的烽火更显得秋之萧索。
入夜之后寒霜浓重西风吹起,陇水悄无声息地凝冻成了冰导致难以畅流。
参考资料:
1、彭定求等.全唐诗(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480
2、刘学锴注评.温庭筠诗词选.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109-110
回中:回中道。汉武帝巡幸郡国,为行路方便,辟回中道,为丝绸之路中的一段。苍莽寒空:一作“莽莽云空”。苍莽,广阔无边的样子。戍角:边防驻军的号角声。
吴姬:泛指吴地歌姬。怨思:怨恨悲伤。双管:古乐器。燕客悲歌:用荆轲在易水与燕太子丹、高渐离辞别时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之事。别:一作“动”,一作“上”。五侯:泛指权贵豪门。
关山:关隘山岭。一星:指山顶燃起的烽火如明星般耀眼。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朔云:北方的云气。朔,泛指北方。
夜来:入夜。西风:西面吹来的风。此指秋风。陇水:河流名。源出陇山,因名。在今陕西省陇县至甘肃省平凉一带。冻:一作“噎”。
此诗写征戍之苦。三四句置于全篇中,似是写“燕客”回忆身在江南与亲友相别的悲情场面,当提出来单看。除此二句之外,其余六句均极力渲染边塞景物,没有丝毫主观情绪掺入其中,纯是以景煽情。作者只是客观的把边塞景物呈现出来,至于苦不苦、如何苦等问题,则完全留给读者自己遐想体味。作者无意把读者的思维拘束在文字的范围之内,因此形成一种意蕴绵长的效果。看似不言情只绘景,而情却蕴在景中,这是温庭筠一贯的手法。
全诗描绘了一幅日暮边关阔大苍茫的景象,从中寄寓着诗人客游边地的愁怀。这种边愁是如此的沉重,不能出世为官,亦不能在边塞建功立业。在诗人眼前,是国势衰微军队战斗力下降的悲凉压抑的边塞情景,边塞早已失去了昔日盛唐的荣光,而自己满腹才学却不能受重用而辗转流离,因此触景伤情。“重霜”“西风”“陇水冻不流”,诗人的内心充满了凄苦与悲凉。
全诗语言清新爽利,对回中道一带边塞景色的描写,颇能显现西北边境的苍莽辽阔与悲壮苍凉的情致。明清之际思想家王夫之对温庭筠诗颇多贬抑,但对这首诗却颇为赞赏。
曈昽曙色自东方,玉殿分行坐两旁。百辟趋跄同虎拜,九重肃穆俨龙光。
卿云近日偏流彩,积雪先春早应祥。大祀礼成歌既醉,年年正月纪春王。
天明开秀{山/咢}。
澜光媚碧堤。
风荡飘莺乱。
云行芳树低。
暮春春服美。
游驾凌丹梯。
升峤既小鲁。
登峦且怅齐。
王孙尚游衍。
蕙草正萋萋。
游子行远方,慈母在高堂。
砌有忘忧草,对之还断肠。
母心乃如斯,子心其可忘。
子心苟如母,足以感苍苍。
君不见汉蔡邕,晋王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