霄行避酷暑,山路乍萦回。
明月正相向,凉风时一来。
幽林潜物怪,祕洞蓄云雷。
岂敢惮劳苦,畏途诚可猜。
猜你喜欢
隘道临深壑,俯阑千仞强。
惊禽忽独去,怪石偶成笔。
月下芙渠色,风前{禾罷}稏香。
反惭群动息,幽意更徬徨。
孤舟转山曲,豁尔见平川。
树杪帆初落,峰头月正圆。
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
行客愁明发,惊滩鸟道前。
此诗前两联写景,时空变化丰富。从时间节点来看,可分为两个时段,第一联为舟行之时(白昼),第二联为泊舟之后(暮夜)。从取景空间来看,一句一景,富于变化。孤舟山曲、豁尔平川、树杪帆落、峰头月圆,远、近、高、低,布置巧妙。
第三联中荒瘦二字用字传神:数缕荒烟,几户人家,在暮色笼罩之下,尤显荒凉冷落;瘦野薄田,狭促如刀,瘦瘠之至。荒瘦二字,乃寻常字眼,但在此运用十分贴切,显得自然而工稳,能传达出诗人面对荒村瘦田的第一感觉,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从情感寄寓来看:荒瘦二字,包含地僻、田瘦等多重意义,寄寓了诗人对山民的怜悯、关切,以及诗人被贬蛮荒的失意,极好地丰富了全诗的情感内涵。
全诗写的孤静寂寥,忧然恻然,充满旅途的忧虑和烦闷。然而“树梢帆初落,峰头月正圆”,却勾勒出了一幅奇特的峡江晚泊图。帆落于树梢,月圆于峰头,风景优美。“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形象地描绘出了山区农村的苦瘠贫寒,表达了欧阳修对民生凋敝,百姓困苦的忧虑。
昔读此离骚,今朝渡湘水。
荒草满秋原,何处寻芳芷。
开轩散幽帙,今昔随所诣。何如彻名色,庶不涴声势。
抚几聊自怡,发牙易凋弊。安得同心人,相忘可忘世。
两树苍松插碧天,一间亭子瀑流边。携琴策杖将何去,行到山亭是几年。
投迹空山计已非,江都消息乱来稀。
庙前几种春香草,错怪王孙去不归。
袖满烟霞屦满风,会稽面目许谁同。此功天地本无外,行迹水云都自空。
冷煖一年蔬饭里,往来千变不言中。临风插羽仍霄汉,约我重来五岭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