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世儒冠愧甲门,池浪何意濯尘缨。
不嫌山鬼揶揄笑,宁得齐儿舒缓名。
猜你喜欢
吾祖元丰一桂枝,百年门户尚余辉。
箕裘敢说韦平事,且学宽饶衣短衣。
正学心端不论材,吁嗟媒禄漫梯阶。
岁寒万木多摧折,凛凛乔松不可理。
千户侯封有国权,裁能姜韮当畦千。
如今谁是凄凉尉,却有新诗可手编。
平生南岳望重湖,烟霭苍茫认有无。
可是能来访苗俗,只今风化已唐虞。
藉甚家声杜小冠,公候衮衮照门阑。
培风小作湖山隐,九万扶摇正好看。
有道如君方杜门,无能惭我亦乘轩。
殷勤好在经纶学,早晚亲承雨露恩。
污沟贮浊水,水上叶田田。
我来一长叹,知是东溪莲。
下有青污泥,馨香无复全。
上有红尘扑,颜色不得鲜。
物性犹如此,人事亦宜然。
托根非其所,不如遭弃捐。
昔在溪中日,花叶媚清涟。
今年不得地,憔悴府门前。
田田:水草叶漂浮貌。乐府古辞《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得地:唐人口语,谓得其所。
这首诗是白居易时为周至尉趋府作。
诗人在府门前看到一节莲花,莲花花枝惨败,前八句景物描写,描写了莲花的惨白景象,第九句和第十句,引出议论和感叹,同时也起到转折的作用——“物性犹如此,人事亦宜然”。
第十一句和十二局借物抒情,“”生存的地点不是好地方,表达白居易对现状和当下环境的不满。
第十三句和十四句则其到衬托的作用,也是借物抒情的笔法,用莲花曾经在溪中的美好时光表达自己对过去生活的缅怀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诗人感觉自己与莲花命运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