俊逸驹千里,孤高桂一枝。清才比栖棘,馀事付枯棋。
小邑今官满,当涂半己知。扬舲发江浦,策马望京师。
待诏须金马,支床笑玉龟。都尘亦可畏,莫遣素衣缁。
猜你喜欢
土田亘江东,揆赋亿兆计。其多由寸入,所在敢遗地。
太祖太宗时,稽敛或未备。偫收信长属,饕公馂私费。
习久遂玩刑,忘身殉于利。逋迨八百万,空牍劳记注。
岁饷常不及,日究常不治。文襄应简命,妥济受斯寄。
公知法禦患,法疏患乃致。诲盗在慢藏,覂驾在失御。
尽斥宿渔手,令民必躬输。升斗举在公,庾储复官涖。
登积充旧典,罔耗有攸裕。所羡亦不訾,陈因年相次。
户庸及公需,凡百资其出。于时民乐生,朝廷无顾虑。
斡转一时机,扫荡滋深弊。如器之阽倾,援拯暇不遽。
革茹谢苛猛,振蛊匪敛聚。公薨五十年,遗政已莫据。
后继亦多贤,措设各有异。溯惠不可诬,于久乃有祀。
庙貌欲追惟,岁月蔑省记。公姓携绘影,按之求肖似。
外肖衷未然,有愧六二比。才局负心胸,仁义具肝肺。
智谞周聪明,力量发意气。不然是非间,耳耳茅三四。
我喻操镘工,斯得谓能事。工答毋深求,神般不载世。
我闻发咨嗟,时哉则殊势。秋风振江介,白露草木瘁。
游子思故乡,怀图渺西骛。往矣不可留,欲赠言莫既。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qī)未定,飞萤(yíng)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chǔ)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zhù)立。
一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天空,月光映上露珠晶莹剔透,好像被露水打湿了一样。
在如此美丽的月光下,寒鹊不知道该到哪里栖息。而萤火虫也不敢和月光争一点光亮。随着卷起的门帘飞进了房间。
院子里只剩枝丫的槐树落在月光下的影子,稀疏凄凉。而这个时候从邻居那边传来的杵声在寂静的秋夜里显得那么清晰急促。
相隔遥远。如何去约定相聚的日子,只能惆怅地望着同样遥远的月亮,什么事也做不了,就那样傻站着。
参考资料:
1、萧枫,桑希臣编.唐诗宋词元曲一:线装书局,2002.01:第178页
2、吴霞,陆险峰本册主编.小学生天天诵读5年级: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07:第32页
沾:润湿。
栖:栖息。帘:即竹帘,可以卷起,故称卷帘。
杵:春米、捣衣用的棒槌。此用作动词,指捣衣。
佳期:原指与佳人相约会,后泛指欢聚之日。望望:望了又望。伫立:久久站立。
第一,二句“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极为平淡的文笔勾勒出一幅孤清明月图,此时的明月很是寂静,甘心悬于秋空,也不霸道,只是将光彩照到晶莹的露水上,这不是一种炫耀,而是一种淡如水的关怀,就如诗人与明月有着一层微妙的关系。
第三,四句“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飞”,这是极好的动态描写,惶诚惶恐的鹊仍没有找到自己的住处,而飞萤早巳随灯光飞人寻找它的寄托。这是对比的描写,在此写法之下,真切地感受到惊鹊的彷徨与恐惧,诗人正也如它,在众人欢聚的夜晚却不知何去何从,又得流连徘徊。
而第五,六句“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更是加深了这一孤清的意境,在庭院中稀疏的树影中,在邻家急急的夜杵声中,他更显得形单影只,骨子深处的孤独更是无处逃逸,全部涌上心头,强烈而含蓄。
于是诗人再也抑制不住,发出了第七句的“佳期旷何许”的感叹,以后便是最后一句的“望望空伫立”。冷清凄凉的庭院里,唯有他一人久久伫立、沉默,不愿离去。描绘了一幅凄凉幽冷的环境下,一人孤单只影远望的画面。
通读整篇,发现并无任何用词新奇之处,但妙就妙在这意境的成功营造。诗人以流水般流畅的文笔,以“明月”“惊鹊”“寒影”等一组意象画出了一幅别样的孤清月夜图。徜徉其中,能清楚地看见他的思痕,触摸到他跳跃的文思,听到他的叹息。
豪横当年气吐虹,萧条晚节鬓如蓬。
欲知颍水新居士,即是滁山旧醉翁。
所乐藩篱追尺鷃,敢言寥廓逐冥鸿。
期公归辅岩廊上,顾我无忘畎亩中。
远地书邮绝,长年属望劳。
要期亲帚柄,宁惮学舟操。
愧守藩篱小,难窥墙仞高。
秋风满天地,不废候虫号。
边村黄子先曾约,百亩十年今卜邻。元是隐沦须共酒,非因花树始同春。
漓江秋谒上皇祠,今古平观世未移。民愠此时无用解,天风何事尚频吹。
山连韶石云归晚,雨暗苍梧雁度迟。洵是垂裳能至治,一回瞻仰不胜思。
古为村里起功名,当日南阳亦是耕。
几笔元山仁者静,半篙流水圣之清。
晚风蝉响胜金奏,夜露萤光即火城。
人得一间高一著,不须史论又诗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