祇因铜落久纷纷,砥砺廉隅自圣君。能使普天无贿赂,此风旷古未尝闻。
猜你喜欢
百姓命悬三尺法,千秋谁恤两端情。近闻崇尚刑名学,陛下之心乃好生。
万户康宁五谷丰,江淮相接至山东。须知锡福由京邑,天子新成太一宫。
枕函(hán)香,花径漏(lòu)。依约相逢,絮(xù)语黄昏后。时节薄(bó)寒人病酒,刬地梨花,彻夜东风瘦。
掩银屏,垂翠袖。何处吹箫,脉脉情微逗。肠断月明红豆蔻(kòu),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
枕头上还留有余香,花径里尚存春意。那梨花一夜之间在东风中飘落,病酒之后的黄昏恍惚间与她相遇,仿佛来到原来相约的地点,在夕阳下细语绵绵。
而今却银屏重掩,影支形单。在孤单单中又听到了脉脉传情的箫声。此时正月照在那红豆蔻之上,那时曾月下相约,如今月色依然,人却分离,她是否依然依稀如旧?
参考资料:
1、张秉戌编著.纳兰性德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3年01月第1版:第27页2、(清)纳兰容若著,苏缨注译.纳兰词全编笺注:湖南文艺出版社,2011.07:第219页3、(清)纳兰性德著.纳兰词插图本:凤凰出版社,2012.05:第220页4、(清)纳兰性德,(清)顾太清著,夏华等编译.纳兰词太清词图文版:万卷出版公司,2012.05:第165页
枕函:古代陶瓷枕或木枕中空如函,可做成抽屉,存放贴身物件,是为枕函,可代指枕头。花径:花间的小路。漏:泄露,这里指春光泄露。依约:仿佛。絮语:连续不断地说话。薄寒:微寒。病酒:饮酒沉醉或谓饮酒过量而生病。
逗:引发、触动。红豆蔻:植物名。
上阕从痴情人忆的感受写起、“枕函香,花径漏。依约相逢,絮语黄昏后。”起首四句写回忆里的室外情景:荏花径泄露春光,枕头都留有余香的美好日子里,他与伊人在黄昏时见面,絮语温馨情意绵绵。这里运用“梨花”、“瘦”等意象暗喻了她也为相思而受尽煎熬。此中情景都是想象之语,而以实笔出之。
下阕阳句写别后词人相思成痴、痴情人幻的迷离之景。前两句写她在闺房里,寂寞地掩着屏风,青绿色的衣袖低低垂下.似是欲说还休。后两句,词人心魂则由彼处,倏然飞回此处。写这时候他依稀听到了她那脉脉传情的箫声,只是不知人在何处。“何处吹箫,脉脉情微逗”,情转温软醉人。“肠断月明红豆蔻”,接下来一句则再由幻境回到现实。写如今夜色沉凉,月光照在院中的红豆蔻上,那红豆蔻无忧无虑开得正盛,让人触景伤情:“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于是又联想到曾与她同处在月下的情景,而如今月色依然,入却分离。月亮永恒,恋情却苦短,在这月的孤独落寞中,昔日繁华凋零,词人反问这句清丽而沧桑的“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比起“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更显情深、意浓,凄凄惨惨戚戚历历可见。
全词虽迷离恍惚,但层次分明。上阙起始于这痴情人幻的感受。先写室外情景;下阙则是转回到室内的描写,以反诘的收束,将其如痴如幻的情怀表达的更为透彻。该词描写月夜怀念所爱之人的痴情,柔情婉转,语辞轻倩,似丽人姿容初展,风神微露。
瓶花千百样,要好是、在人为。或冷淡相兼,疏疏密密,转侧相宜。
或苍秀艳丽者,似洞天幽谷态离奇。或是粗枝大叶,恍然羽葆云旗。
铜觚瓦瓮右军持。风月好良期。绝妙处微微,半窗月影,荡荡风丝。
不同丁香结子,也不同红豆寄相思。那怕游蜂细蝶,任他青女封姨。
终古此深辙,长垣似古壕。艰难郑州道,百里向成皋。
峡窄沙无外,车安马倍劳。耕人在天上,奔走愧吾曹。
二君青云彦,摅辞复同调。釴也千仞壁,苍翠绝奔峭。
泰如飧芝露,九咽动灵窍。黼黻未章施,长算屈短造。
儒道无盛衰,立教尚中正。旁流及先释,往往出幻境。
岧岧长泰山,古寺历梯磴。高阁何崔巍,留笠志名胜。
复有罗汉迹,凿空作佐证。飞仙及化人,我亦疑未定。
或者解天巧,游戏偶乘兴。不妨作狡狯,醒世使生敬。
老僧谈往事,附会惑观听。怪事何所无,不语宪诸圣。
长廊古碑昏,苍然四山暝。传闻任悠悠,栖迟爱玄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