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祀礼毕还京
先天密命启祯期,侯日灵文降紫闱。
恭馆靖冥尊妙化,帝居斋祓拥纯禧。
勒鸿昭姓增梁甫,报本祈年款魏脽。
真御下临彰日临,嘉生诞降示天随。
丕承实绪增寅畏,惠迪灵猷雾肃祇。
国阳郊报尊天位,钦奉后祇将合祭。
仁里爰瞻严父祠,徐銮式徇黎萌意。
攸司经始兮载严,象物应斯兮绍至。
荧煌先道兮珍符,焕衍参涂兮藻卫。
真场合奏兮笙镛,灵耻钦柴兮圭币。
三气晬容兮仰觌,八景飞与兮降格。
青祺简简兮渊冲,瑞命禳兮山积。
合饮谯城洽睿慈,仁风溥畅宣和怿。
製畿睢水焕先谟,惠露汪洋敷润泽。
纳贾陈诗兮总旧章,念功继绝兮昭明德。
近甸回衡景念新,太宫归格物华春。
太和充郁层霄外,协气周流率土滨。
穆穆天章腾圣域,巍巍道荫庇生民。
体元化,叙彝伦,
须则兮穹旻。观秘奥,
守精真,谨度兮声身。
四貉兮来同,千龄兮应会。
甘实兮积中,英蕤兮发外。
皇哉曼寿保丕基,青简遐昭帝者仪。
道冠周诗心翼翼,功逾夏载日孜孜。
猜你喜欢
忆昔少年日,拜起随父兄。
饭羹集邻里,果粽罗罗豆登。
坐有白发翁,感叹或涕零。
我时百不解,一饱追侪朋。
岁月忽已晚,半生如飞霆。
鬓影吹秋风,览韵良自惊。
父兄不可见,黍稷恐非馨。
跪拜蒇常礼,苦泪空填膺。
呼儿共饮福,百感心未平。
古今一俯仰,生死同梦醒。
此去宁几秋,况复较枯荣。
收泪且举爵,行行付交承。
蕙(huì)草生山北,托身失所依。
植根阴崖侧,夙(sù)夜惧危颓(tuí)。
寒泉浸我根,凄风常徘(pái)徊(huái)。
三光照八极,独不蒙(méng)余晖(huī)。
葩(pā)叶永雕瘁(cuì),凝露不暇(xiá)晞(xī)。
百卉(huì)皆含荣,己独失时姿。
比我英芳发,鶗(tí)鴂(jué)鸣已衰。
蕙草生长在大山的北面,无依无靠,孤苦伶仃。
蕙草生长在背阳的高峰上,日夜担忧唯恐坠落下来。
冰冷的泉水浸泡着我的根,寒冷的风随时吹打着我的身躯。
日、月、星的光辉能普照大地,然后由于山崖的阻隔,蕙草只能承受到一点微弱的光线。
花和叶子一直都很枯槁,身上也一直披着露霜。
百花盛开之季,而蕙草却独独发育迟缓而显得与季节不合。
待到蕙草开花的时候,已是暮春时节,百花凋零了。
参考资料:
1、夏传才主编;张兰花,程晓菡校注.《三曹七子之外建安作家诗文合集校注(上册)》:河北教育出版社,2013.06:第35-36页
2、萧涤非,姚奠中,胡国瑞等著.《汉魏晋南北朝隋诗鉴赏词典》: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03:第172页
蕙草:香草名,又名熏草、零陵香,俗名“佩兰”,绿叶紫花,有清香味,魏武帝(曹操)以之为香烧之,俗习以为佩带它可以除臭避疫。
阴崖:背阳的山崖。夙夜:朝夕,日夜。危:原指危险,这里是高处之意。颓:坠落。
徘徊:回旋往返,意为随风摇摆。
三光:指日、月、星的光芒。八极:八方之极远之地,极言其远。蒙:蒙受,承受。余晖:傍晚的阳光,这里指微弱的光线。
葩:花。瘁:同“悴”,憔悴,枯萎,枯槁。暇:闲暇。晞:消失,逝去。
百卉:百花。荣:花木的花。时姿:时节下的姿态。
比:等到。鶗鴂:杜鹃鸟。杜鹃鸟常常暮春时鸣叫,因而它的叫常常是花落时节的象征。
在古代的咏兰诗中,大多是赞美兰花的高洁品性的,然而该首咏兰诗与一般咏兰诗不同,它咏叙了兰花因托身非地而遭遇的不幸。
全诗可分为两个部分。从“蕙草生山北”至“独不蒙馀晖”为第一部分。写兰花所生长的环境。“蕙草生山北,托身失所依”是总写,兰花生长山的北面,生非其地。接下来“植根”六句,是具体描写这一恶劣的环境。
在这恶劣的环境中,幼小的生命怎么生活。诗的后半部分就着重描述了在险恶环境中的蕙草是怎样顽强抗争的。但任凭环境再恶劣,蕙草也没有丢掉自己的芳香,尽管百花都已开过,蕙草也在最后一个发出了动人心魄的芳香,即使这芳香姗姗来迟,却显示了一种精神,一种顽强的、百折不挠的精神。但是蕙草刚刚发出芬芳,却又到了百花凋谢的季节,对于花草来说,开花吐香是其一生最辉煌的时期,然后蕙草的辉煌是如此的短暂。诗到这里,黯然而收,透出一种不言而伤的情调,诗人对此寄予了深深的同情与惋惜。
诗人身处东汉末年,当时各个势力割据,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诗作也正是反映了一部分中下层文士的极端苦闷又不甘沉沦的情绪,诗中那个阴冷凄清的环境正是东汉社会黑暗的一个侧面写照。
全诗采用“比兴”的手法,“怨而不怒”的态度,并用叙事体第一人称的口气,以形象的语言把咏物与身世之慨结合的天衣无缝,表现的感情有时哀怨动人,生动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