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湖光净见沙,晚来閒上钓鳊槎。
山横平野堆寒玉,水绕孤城绾卧蛇。
遥认茶烟知禁苑,忽闻机杼得人家。
夕阳归路西风急,笑倩旁人整帽斜。
猜你喜欢
青山叠叠起汀沙,幽鸟惊人噪古槎。
竹叶受风枞甲刃,松膏流地蛰龟蛇。
爱閒正喜逢僧话,乘兴何妨到酒家。
饮罢相携磨石壁,淋漓醉墨半欹斜。
的(dí)历(lì)流光小,飘飖(yáo)弱翅轻。
恐畏无人识,独自暗中明。
灵巧的身躯发出微弱的光芒,纤弱的翅膀轻轻飘动。
只怕没有人认识自己,独自暗中飞来飞去发出光明。
参考资料:
1、郭彦全,石惟英编著.千首少儿古诗选译【M】.职工教育出版社,1989.11.第78页
2、王定祥,黎时龙编著.唐人咏物绝句评注选绎【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2.12.第55页
3、周锡卿,施丁,周用宜编著.唐诗书画新编动物百态【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6.06.第400页
萤:昆虫,身体黄褐色,触角丝状,腹部末端有发光的器官,能发带绿色的光。的历():小粒明珠的光点,灵巧微弱的样子。流光:闪烁流动的光芒。飘摇:飘飘摇摇,很不稳定的样子。
畏:怕。
这是一首清新淡雅的咏物诗,作者借咏流萤表达了物虽小而不碍其光华的哲理,同时又借物自喻,寄寓身世之感。因有所寄托,因而别具情致。
此诗前两句从流萤的飞翔之形、发光之态的角度开始写,“流光小”与“弱翅轻”衬托出了萤火虫的弱小。这种手法,有点类似唐朝李嘉的《咏萤》:“映水光难定,凌虚体自轻。夜风吹不灭,秋露洗还明。向烛仍分焰,投书更有情。犹将流乱影,来此傍檐楹。”此诗通过萤火水上轻舞、空中展翅、风吹不灭、露洗还明、输光伴夜读、流连在楹檐等形象的刻画,突出了其飞翔之姿、发光之征。但虞世南的诗并不以绘形为目的。诗的三、四两句则由表及里,一下子窥视到萤的内心世界:“”多么顽强的个性,多么可贵的追求,尽管自己的生命弱小,但它不甘默默无闻,不愿自暴自弃,偏要在暗夜中闪光,顽强地表现自己的存在,执著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样,那出现在读者眼前的萤火,就不是一只小小的飞虫,一个微不足道的生命,而是一个活生生的精灵,一个个性独特、胸怀不凡的刚毅之士,其伟岸形象,令人肃然起敬,又促人深思猛省。
《老子》云:“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意思是说,道虽然是无名而质朴的,很小不可见,但是天下谁也不能降服它,令其称臣。人生在世,应该努力进取,刻苦学习,即使先天条件不足或有所限制,但是无碍于人通过后天努力获得学识。这首小诗也即阐述了这种积极向上的人生哲学。
问鸿鸿已归,问花花不知。却把凤凰箫,水晶帘下吹。
鸾镜俄朝掩,兰闺遂夜扃。路尘昏柳翣,山雨泣松铭。
精卫魂终在,潜英梦岂灵。空馀潘岳赋,惆怅不堪听。
王蕴山头多白云,白云深处药苗芬。
威音王佛随时种,元始天尊下手耘。
石女骑龙攀雨(左瓜右瓜),木人驾虎摘霜芸。
不论贫富家家有,採得归来各一斤。
玉妃朝谒珠宫惯,暂到人寰别九天。恋阙丹心终不变,亭亭素艳吐清妍。
寂寞荒庭总是秋,菊花开晚尚风流。斜阳病起一相对,底事旁人不解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