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争喜岁时新,老去方知感此辰。
始具杯盘来送腊,又簪幡胜去鞭春。
满斟蕉叶休辞醉,且对桃花痛饮醇。
况有故人能过我,相看岁晚更情亲。
猜你喜欢
明月何皎(jiǎo)皎,照我罗床帏(wéi)。
忧愁不能寐(mèi),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cháng)衣。
明月如此皎洁光亮,照亮了我罗制的床帏。
夜里忧愁得无法入睡,披衣而起在空屋内徘徊。
客居在外虽然有趣,但是怎比得上早日回家呢。
一个人出门忧愁彷徨,满心愁苦应该告诉谁呢?
伸颈远望还是只能回到房间,眼泪沾湿了衣裳。
参考资料:
1、郭茂倩编崇贤书院释译.乐府诗集.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4:314
皎:本义是洁白明亮。此处用引申义,为光照耀的意思。罗床帏:指用罗制成的床帐。
寐:入睡。揽衣:犹言“披衣”,“穿衣”。揽,取。
客:这里指诗人自己。旋归;回归,归家。旋,转。
彷徨:徘徊的意思。告:把话说给别人听。
引领:伸着脖子远望。裳衣:一作“衣裳”。裳,下衣,指古人穿的遮蔽下体的衣裙,男女都穿。
这是反映游子思妇的相思之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时代和作者有多种说法。宇文所安认为中国早期诗歌是一个复制系统,找不到“古诗”早于建安时期的确凿证据。木斋提出《古诗十九首》及建安诗歌的重要组成大部分诗作是曹植之作。李善注《昭明文选·杂诗上》题下注曾释之甚明:“并云古诗,盖不知作者。”认为作于东汉时期,这也是二十世纪以来的主流观点。今人一般认为它并不是一时一人之作,它所产生的年代应当在东汉献帝建安之前的几十年间。在汉末那个时代,文人往往为营求功名而旅食京师,却又仕途阻滞,进退两难,因此有像《明月何皎皎》这样反映游子思妇的离愁别恨之作。
浃岁吾门巷,无君曳履声。既驱双竖去,合作四窗行。
来日须怜少,秋光正放清。人生几两屐,一切且忘情。
侵霜巾袜晚来寒,孤雁天边憎海宽。一片浮云风扫尽,半山空翠叶摇残。
更无新雨涨枯井,岂有清泉洗病肝。我与秋光俱落寞,当时春景未贪看。
胡天望绝。明灭黄尘,蔽未央宫阙。貂裘寒脆,回首处、莫为丹青愁咽。
幺弦倦拨,料早已、檀槽冰裂。更玉龙、尽日吹残,催起故关晴雪。
春风难度阴山,甚沙外疏梅,红萼犹结。毡车过处,应暗忆、驿路幽香谁折。
伤心临镜,怕重画、汉家眉月。想夜深、梦里归魂,尚佩旧时环玦。
老慵祗合在鸡群,变化那能慕海鹍。
壮岁亲朋多死别,穷途造化与生存。
欲寻衣食愁无路,却被妻孥怨少恩。
健笔期君今落第,相赒未得剩空论。
吏散庭空宿鸟过,冻唫聊复战诗魔。陶泓面冷真堪唾,毛颖头尖漫费呵。
畏事政宜宾客少,不才偏觉簿书多。西窗灯闇尊无酒,奈此迢迢夜漏何。
天地若大瓮,万物生其腹。人犹腹中虫,蠢蠢随化育。
钻攻无时休,脏腑为翻覆。帝青调元气,岂不畏戎毒。
皤然命涤荡,汗下兼涌衄。蚩蚩自狂猘,涫沸交杀戮。
何当瞑眩定,风止水归渎。铸铁作锄犁,春耕待秋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