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萧万竿玉,深护读书堂。梦趁秋声薄,诗搀夜色凉。
敲茶风递响,滴砚露涵香。不杂有花树,花红不久长。
猜你喜欢
明日征鞭,又将南陌垂杨折。自怜轻别,拚得音尘绝。杏子枝边,倚处阑士月。依前缺。去年时节。旧事无人说。
上天不难知,好恶与我一。
方其未定间,人力破阴骘。
少忍待其定,报应真可必。
季氏生而仁,观过见其实。
端如柳下惠,焉往不三黜。
天有时而定,寿考未易毕。
儿孙七男子,?三子四孙。
?次第皆逢吉。
遥知设罗门,独掩悬罄室。
回思十年事,无愧箧中笔。
但愿白发兄,年年作生日。
插秧已盖田面,疏苗犹逗水光。
白鸥飞处极浦,黄犊归时夕阳。
桐庐江之上,山势诡莫状。万笏列朝班,千鬟俟远望。
我舟发侵晨,白云压青嶂。活泼走蛟龙,喷薄助波涨。
想见空洞天,才撤云母帐。一座玉屏风,历乱总无恙。
绝顶形变更,当头或排宕。忽忽过山头,前山又相向。
络绎不断云,心神为之王。衣袖如铁寒,久伫讶健忘。
风劲鸟不鸣,峭壁高无傍。有此山水奇,看云奇穷相。
深恐入富阳,胜景更莫让。急为笔诸书,好见云山样。
花信频催二月天,雨昏烟暝曲栏前。凄凉遗照怜孤坐,明灭残灯伴独眠。
封绮户,掩香奁。青衣含泪进朝餐。冥途谁为供脂粉,拜乞高僧送纸钱。
春城俯平野,草色静柴门。鱼蟹舟中市,桑麻屋后村。
遣儿招社饮,为客置盘飧。老计能如此,陶然付一尊。
芙蓉落尽天涵(hán)水,日暮沧(cāng)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lán)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荷花落尽天连着水,暮色苍茫烟波随风起。分飞的双燕紧贴着寒云,我独上小楼东边倚栏观看。
短暂浮生在醉酒中衰老,转眼间大雪盖满京城道。远方友人也定会登台凝望,寄给我一枝江南春梅。
参考资料:
1、张傲飞.唐诗宋词名家鉴赏大全集: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2:第245页
芙蓉:指荷花。涵:包含,包容。沧:暗绿色(指水)。背飞双燕:双燕相背而飞。此处有劳燕分飞、朋友离别的意思。阑:栏杆。
合:应该。尊:同“樽”,酒杯。故人二句:用陆觊赠梅与范晔事。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两句写日暮登台所见,境界宏大。“芙蓉”三句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一幅苍茫的画卷,由下及上,先由细处着笔。“芙蓉落尽”点明时节,暗示衰败孤寂之意。“天涵水”是登高眺望所见之景,暮色将至,水面上腾起浓浓的雾气,远远望去,水天一色,苍茫一片。“沧波起”点出寒意,冬季傍晚时分,波涛涌动,带来阵阵寒气。这两旬重在写天地之广,暗含人世沧桑的慨叹。
“背飞双燕贴云寒”,视角由平远而移向高远;正当独立苍茫、黯然凝望之际,却又见一对燕子,相背向云边飞去。“背飞双燕”尤言“劳燕分飞”。《玉台新咏》卷九《东飞伯劳歌》云:“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牵牛)织女时相见。”后即用来称朋友离别。“贴云寒”,状飞行之高;高处生寒,由联想而得。着一“寒”字,又从视感而转化为一种心理感受,暗示着离别的悲凉况味。“独向小楼东畔倚栏看”是补叙之笔,交代前面所写,都是小楼东畔倚栏所见。把宏阔高远的视线收聚到一点,对准楼中倚栏怅望之人。“独”字轻轻点出,既写倚栏眺景者为独自一人,又透露出触景而生的孤独惆怅之感。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两句是说光阴荏苒,转眼又是岁暮,雪满京城,寂寥寡欢,唯有借酒遣日而已。“雪满长安”既点时地,又渲染出一派冷寂的气氛,雪夜把盏,却少对酌之人,岁暮怀人的孤凄心境可想而知。
“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故人,老朋友,指公度。早晚,多义词,这里为随时、每日之意。这两句从对方着笔,心有同感,友情的思念彼此相似,我之思彼,亦如彼海内存知己之思我,想象老朋友也天天登高望远,思念着我;即使道远雪阻,他也一定会给我寄赠一枝江南报春的早梅。这是用南朝宋陆凯折梅题诗以寄范晔的故事。这一枝明艳的“江南春色”,定会给“雪满长安”的友人带来亲切的问候和友情的温暖。这是用典,却又切合作者当年与友人置酒相别的一段情事。折梅相赠这一典故,在这里具有普遍与特殊的双层含义,用典如此,可谓表里俱化了。
全词构思精巧,首尾呼应,善于借景传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