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楼岩下鼓楼开,举世邯郸梦未回。
安得老兽教唤起,万人醒眼上山来。
猜你喜欢
竹风轻动庭除冷,珠帘月上玲珑(lóng)影。山枕隐秾(nóng)妆,绿檀金凤凰。
两蛾(é)愁黛浅,故国吴宫远。春恨正关情,画楼残点声。
竹梢掠过石阶上,带来阵阵寒风,摇碎珠帘上玲珑的月光。山枕隐去了她的浓妆,只看见绿檀枕端,画着一对描金的凤凰。
蛾眉淡淡地簇拥着忧伤,她虽身在吴宫,心儿却在遥远的故乡。恨春去匆匆春情更浓,画楼更漏声声敲打着她的无眠,无眠的情思里天边又泛起了晨光。
参考资料:
1、彭定求等.全唐诗(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167
2、房开江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21-22
除:台阶。珠帘月上:是“月上珠帘”的倒装句。山枕:枕头形状如山。隐:隐没。又作凭依。秾妆:即浓妆。绿檀:指檀枕。金凤凰:指枕的纹饰。
蛾:眉,犹言蛾眉。吴宫:吴地的宫阙。残点声:即漏壶滴水将尽的声音。表示天将明时,漏尽更残。
两蛾愁黛浅,故国吴宫远。春恨正关情,画楼残点声。
此词写春愁春恨。与温词中的人物身份大多为普泛化的女性不同,此词的抒情主人公则是一位幽居深宫的女子。词的上片仍从景物环境写起。这是一个清幽冷寂的月夜,庭院里的付林在轻柔的夜风吹拂下沙沙作响,婆娑的竹影使庭院变得更加幽森清冷;皎洁的月光透过珍珠帘子洒照进来,在地上投下玲珑斑驳的影子。随着月光的指引,方显现出倚凭山枕而卧的女主人公。与另一首同调之作《菩萨蛮·夜来皓月才当午》所写“深处麝烟长,卧时留薄妆”的情景相似,这位倚枕而卧的女子留着“秾妆”,戴着凤凰金钗,隐约透露出她有所期盼的幽微心理。下片则将描写的笔触继续沿着女子的客颜妆饰,进而深入她的内心世界。一双用青黛描画的蛾眉,经过辗转无眠的煎熬已经变得颜色浅淡,眉宇间流溢着愁思,原来她思念的故土——吴国的宫殿已经十分遥远。至此,抒情主人公方显露她的庐山真面目:原来她是一个远离故国的宫女。这令读者联想起春秋末期被越王勾践作为政治诱饵献给吴王夫差的越国美女西施。词的末尾,又借拂晓前从画楼外传来的更漏残点之声,抒写女主人公缠绵无尽的春恨与愁情。
通观全词,山枕、秾妆、绿檀、金凤凰之类有关居处环境和容颜妆饰的描写,仍不脱脂粉气息,但竹风、审月、残点等景物意象的渲染烘托,则构筑了一个凄清幽微的艺术境界,用以抒写女主人公幽怨感伤之情,情致深婉,意境浑成。此词虽然写得是宫怨,但从主人公的怨恨声中,似乎还可以感觉到作者对现实的某些不满之情。
鹗飞不在泥,决有青云趣。凤凰不妄出,恐为时所误。
桓桓南都贤,幸遭明主顾。垂绅正手板,磊落奏治具。
源流出无穷,胸胆豁以露。帝曰卿良哉,予僚汝之父。
果见麒麟儿,腾骧蹈前步。擢为东宫允,往漕八州赋。
予将观汝能,慎勿惮细故。朅来重湖南,君恩密宣布。
拔才惟俊明,逐吏皆狡蠹。朝廷方更化,免役出金助。
深沉详施为,委曲善告谕。有司绝诛求,比屋乐农务。
贫富一以均,歌颂喧道路。七月新书成,入奏驰骏驭。
君来万家春,君去秋色暮。清湘似君心,偏使丑影惧。
何时到金阙,显用期必遇。成法无瑕玼,后效有程度。
皇皇太上圣,赫赫师尹辅。大业日愈新,虚怀未尝饫。
谏垣将峻陟,使节岂还付。却忆仁祖朝,天下复庠序。
南都最为盛,万里英材聚。严严高平公,明堂真栋柱。
尚书继踵来,两献仲舒疏。君家有大阮,敛缩未腾翥。
名声晚乃达,霖雨今仍霪。信哉颜渊氏,必用孔子铸。
邦家不乏才,社稷永盘固。伊予亦何人,不异罝中兔。
时命适大谬,与物竟多迕。卑栖邵陵幕,窃禄饱婴孺。
不才甘委置,朽木费吹嘘。一朝逢知己,拔茅冀连茹。
翻思刷羽翰,翩翩厕鸳鹭。不然弃已归,筑室幽闲处。
吐纳元和津,万事不挂虑。韩子亦尝云,岂肯居沮洳。
访古炎荒地,方从郭外游。云山曾入梦,冰井几经秋。
松竹千重绕,烟霞四壁收。趋庭多乐事,诗境好频搜。
怅波翻太液,谁留住、蕊珠仙。向水殿云廊,玉容花貌,几度争鲜。
人间延秋无计,掩霓裳、犹忆舞便娟。画里倾城倾国,望中非雾非烟。
雁飞不到九重天。水调谩流传。柰花老房空,菂存心苦,藕断丝连。
西风环佩轻解,有冰弦、谁复记华年。留得锦囊遗墨,魂消古汴宫前。
春溪与岸平,初月出谿明。——张荐
璧彩寒仍洁,金波夜转清。——李崿
孤光远近满,练色往来轻。——颜真卿
望望随兰棹,依依出柳城。——皎然
刁骚短发半垂黄,深觉闲中气味长。买得溪山犹是错,往来杖屦却成忙。
五年四转入曹溪,飞盖干霄日为低。
人定忽闻钟不嗄,饮香休问水流西。
桄榔子熟旒珠重,荳寇丛深扇羽齐。
郁郁苍苍千嶂里,犯寒犹着一蝉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