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卓藏身已见赃,至今犹未识宗纲。自馀漆桶尤堪笑,食在唇边不得噇。
猜你喜欢
章台柳,章台柳,颜色青青今在否?
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版本一)
章台柳,章台柳,往日依依今在否?
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版本二)
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
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版本三)
借问章台的柳啊,过去你是那样婀娜多姿,如今你还和往日一样吗?
(版本二)纵然那细长柔嫩的枝条,飘垂如故,恐怕也被他人攀折得不像样了。
参考资料:
1、俞平伯.唐宋词选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10月版:第11页.
2、于海娣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240页.
章台:汉长安中街名,在陕西长安故城西南,见《汉书·张敞传》,是繁华的地方,后来每借称妓院所在。六朝、唐人已用其事与杨柳相连。如费昶《和萧记事春旦有所思》:“杨柳何时归,袅袅复依依,已映章台陌,复扫长门扉。”崔国辅《少年行》:“章台折杨柳。”《古今诗话》:“汉张敞为京兆尹,走马章台街。街有柳,终唐世曰章台柳。”故杜诗云:“京兆空柳色。”(《古今图书集成·草木典》卷二六七柳部引)。依依:柔软貌。《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版本二)
这首作品,有人认为是诗,有人认为是词(词牌名为“章台柳”)。在《全唐诗》中,卷二四五中收录此作,定为诗,题为“寄柳氏”;卷八九〇又收录此作,定作词,题为“章台柳·寄柳氏”。下面是中国韵文学会理事、上海市古典文学学会理事、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蒋哲伦等人对此篇的赏析。
“章台”,本是战国时所建宫殿,以宫内有章台而得名,在今长安县故城西南隅。这里借指长安。“章台柳”,即暗喻长安柳氏。但因柳氏本娼女,故后人遂将章台街喻指娼家聚居之所。两个叠句用于寻觅加强呼唤之急切,韵味深长,表达作者日思夜想的怀恋之情。“颜色青青”,喻柳氏昔日之青春妙龄,丰容艳丽。“今在否”,谓是否安全健在,暗言社会动乱,邪恶猖獗,柳氏单身独处,其安全令人担忧,以疑问声口,则其忧虑担心之情可见。“长条似旧垂”,喻柳氏袅袅婷婷的身段和体态仍不减当年,与上文“颜色青青”相呼应。“攀折他人手”,暗指柳氏值此兵荒马乱之秋,恐己为他人所劫夺占有,是“今在否”的进一步推测。前句见怀想之切,后句见忧虑之深,两句以“纵使”“也应”开合进退,将其希望与失望,侥幸与不幸,揣测与担忧等复杂的矛盾心情写得传神活现。
全篇语意双关,表面上是写柳树,实际上是对柳氏的问候,问候了两件诗人最关切的事:是否还在人世?是否已经嫁人?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清汴逶迤贯旧京,宫墙春草几番生。
剖心莫写孤臣愤,抉眼终看此虏平。
天地固将容小丑,犬羊自惯渎齐盟。
蓬窗老抱横行路,未敢随人说弭兵。
吾闻鸟山下,千载君子宫。云谁搆此者,柱下有遗风。
昔与韩忠献,同升事仁宗。抗节匡王度,寒岁荣霜松。
翩然返薜萝,考槃亭此中。孙子联翼翔,邦人亦钦崇。
出处鉴兹宅,眷言均帝衷。
月上东亭水接天,春风吹送钓鱼船。长公曾是西湖主,愿借苏堤柳下眠。
季春人病抛芳杜,仲夏溪波绕坏垣。
衣典浊醪身倚桂,心中无事到云昏。
数曲急溪冲细竹,叶舟来往尽能通。
草香石冷无辞远,志在天台一遇中。
桂叶似茸含露紫,葛花如绶蘸溪黄。
连云更入幽深地,骨录闲携相猎郎。
砥柱乾坤赖老谋,那堪宰相尽风流。横江已断千寻锁,筹国谁开万里楼?
南粤兵戈行殿恨,东皋花木故园愁。渡河只有宗留守,恸哭相从地下游。
六经充栋填华屋,插架更馀三万轴。黄金散尽宝奁空,犹自逢人叩书目。
汧阳老伯吾藩尊,积书远欲贻儿孙。自恐疏慵陷骄惰,手持黄卷穷朝昏。
鸡鸣起坐更终日,隐几吾伊忘饮食。小斋帘捲麝煤销,不管青衣花外立。
夜归蜡炬射金莲,犹对朝来未尽编。穷搜苦索肯辞倦,翻笑当年边孝先。
无限好书皆烂熟,磊落争誇载其腹。有时延访出朱扉,应有诸儒羡书簏。
万卷开残不可当,直从今日尽羲皇。挥毫顿觉鬼神泣,嘻笑怒骂皆文章。
始信诗书勤乃有,子建安能专八斗。有斐无惭淇澳诗,珍重吾藩有耆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