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寅端午前三日,南宕西湖酒一卮。趁此昌蒲新酿熟,看君棠棣燕歌迟。
春风玉笋分班处,夜雨金闺对榻时。蛙在秋池分部曲,小须叔季奏埙篪。
猜你喜欢
昆吾本自冶红炉,银海谁知日出图。光夺菱花开绛蕊,影藏云髻插珊瑚。
赤乌入月天河竭,博望浮星汉德孤。试看夜蛾轻扑处,此中还可热人无。
故家池阁,招东华倦客,试寻孤约。又岁晚三九光阴,看篱外几枝,破春红萼。
万感幽单,雁程紧北风寒作。想词仙那日,闭户自吟,烧遍花药。
吴天鹧鸪正恶,念巾车去国,休问哀乐。对四壁沉陆河山,指杯酒中原,镇若漂泊。
泻入琴丝,待诉与西园梅鹤。凭雕阑半襟泪雨,画楼梦各。
忆昔清洹上,踟蹰别右军。十年殊未见,一字不相闻。
漂泊应怜我,迢遥几梦君。苦吟先白发,多病后青云。
独滞周南日,还空冀北群。飞花怅春过,明月感秋分。
天外鹤孤唳,风前兰自芬。稚圭如旧识,宁复北山文。
五风十雨亦为褒(bāo),薄夜焚香沾御袍。
当知雨亦愁抽税,笑语江南申渐高。
风调雨顺本是上苍的褒奖,可如今难得一见哪!每到夜晚,皇帝都要焚香祷告,祈求风凋雨顺,香烟阵阵沾染着龙袍。
皇上您也应当知道,雨不下来,是雨也害怕而今的捐税呀!当年的申渐高不就笑着这样给他的主子解释过这种现象吗?
参考资料:
1、季镇淮等.历代诗歌选(下册).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260
2、葛杰.绝句三百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211
3、周啸天.元明清名诗鉴赏.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441
都城:京城,指北京。渴雨:干旱无雨。摊税:摊派税赋。五风十雨:五日一风,十日一雨,指风调雨顺。汉代阴阳家以为“五日一风,十日一雨”,是太平的征象。褒:赞美言词。薄夜:傍晚;夜初。薄:迫近。御袍:皇帝的龙袍。
《闻都城渴雨时苦摊税》是一首政治讽刺诗,诗歌巧妙用典,寓庄于谐,以轻松幽默之笔,写忧民之心。
首句“五风十雨亦为褒”,用语含蓄,谓五风十雨原是古代对政绩的一种褒美之辞,如今“都城渴雨”,则政绩无由得见。言外之意,而今大旱是上苍对朝政混乱的怪罪。
次句“薄夜焚香沾御袍”承首句,写神宗皇帝祈雨时的情景,皇帝夜间焚香祈雨,以致龙袍上都沾满了露水。乍看对神宗有赞美之意,诗人似乎是在恭维神宗皇帝,其实只是诗人欲抑先扬,明褒实贬的手法而已,诗人的揶揄之意十分明显。
三四句笔锋陡转,引用典故,诗人借用申渐高的故事进一步讥评时弊,对神宗皇帝的祈雨进行了嘲讽。申渐高是五代时吴国乐工,当时关税很重,商人苦之,正逢都城大旱,中书令徐知诰问左右:“近郊颇得雨,都城不雨何也?”申渐高作谐语答曰:“雨畏抽税,不敢入京耳。”皇帝应该明白,雨也害怕抽税,一方面是装模作样,惺惺作态地薄夜焚香,另一方面却又巧立名目,对人民苛捐重税盘剥,横征暴敛,搜刮民脂民膏,显得是十分滑稽可笑。这正说明了上层统治集团的虚伪和无耻。神宗祈雨的虚伪,至此被揭露无遗。
这首诗语意含蓄,用典贴切,讽刺性强,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启琳宫、㬉回溪畔,江南共道春早。桃花新雨溶溶后,谁把琼浆酿造。
壸天老。正望中、茶烟几线萦僧橑。燕泥香扫。快翠泛铜瓶,膏凝玉盏,鱼眼调香脑。
添胜迹,百道奔泉回抱。暗萦绿荇芳藻。泠泠碎玉夜声中,花院晨钟轻捣。
君莫恼。君不见、玉矾落尽瑶京道。王孙芳草。纵百丈络丝,万条罗带,难繫春光好。
龟纱隔雾,绣帘钩月,那时曾见。照影儿、觑了千回百转。素艳明於练。
柔肠堆满相思愿。更重看几遍。是天然不用,施朱栊翠,羞损桃花面。
醉墨题窗侧暮鸦,蔓藤缘壁走青蛇。
春深有燕捎飞蝶,日暮无人扫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