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业高群彦,词场第一流。能声喧幕府,稳步到瀛洲。
昼绣临乡郡,纡朱葬旧丘。他年文苑传,应有盛名留。
猜你喜欢
官曹曾共职,友益赖多闻。信道甘违俗,同心独有君。
漳滨俄感疾,泉下忽脩文。致主平生志,萧条掩一坟。
此腹有天幸,已及新谷升。
青瑶山爨玉,几度生光明。
执匕不求饮,人起鸡未鸣。
六月不再雨,不裨去年耕。
可爱善卷山,木影如水清。
老来分击壤,老矣击不成。
燕人美兮赵女佳,其室则迩(ěr)兮限层崖。
云为车兮风为马,玉在山兮兰在野。
云无期兮风有止,思多端兮谁能理?
燕女美貌啊赵女佳好,居所近在咫尺啊,倩影远隔层崖,怎能见到她!
我欲乘云车风马,前往求访,她如兰似玉,僻处山野;
云有时不遇,风有时停止,我思慕多端,无以慰解,谁能为我理清这相思的烦恼?
参考资料:
1、吴小如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347-348
燕、赵:为二国名。战国时燕国都在今北京市大兴县,赵国都在今河北省邯郸县。古诗曰“燕赵多佳人”。这里“燕人”、“赵女”也可能是用来比贤才之士,贤才居处山野,过风云际会就出而用世。迩:近。限:隔着。层崖:层层山崖。
玉、兰:用美玉和兰花比喻美人。
无期:指没有约定日期。多端:多头绪,多方面。
这首诗《玉台新咏》卷九题为《燕人美篇》,又作《燕人美兮歌》。这是一首表现思慕情感的诗。全诗仅六句。首二句着重写所思女子的美和诗人与她之间的阻隔,后四句写诗人的追求以及求之不遇的怅惘心绪。
诗歌一开头就热情赞美燕姬赵女的佳妙,表达一腔思慕之情。诗人不畏层峦叠嶂的阻隔,幻想以云为车,以风为马,驱风驾云去追求美的偶象。然而她们如兰似玉幽居山野深谷,难以寻觅,更何况风云飘忽无定,难以依靠。诗人的满腔情愫谁能理解呢?此诗篇幅不长,却将诗人的思慕之情写的宛曲有致,一波三折。
此诗写思慕情感,主要是通过对一种可望而不可即、求之而不可得的境界的描写来实现的。这类境界常见于古诗,如《诗经》中的《国风·秦风·蒹葭》和《国风·周南·汉广》两篇。陈启源《毛诗稽古篇》云:“夫说之必求之,然惟可见而不可求,则慕悦益至”,此诗的创作,显然曾受到这样的构思的影响。诗人并未正面直接地表白内心感情,描绘也不事藻饰,然而无限情思,尽在其中。诗歌采用的是楚歌体形式,每句嵌用“兮”字,自然形成一种略有参差,而大体整齐、和谐的节奏。同时它又是押韵的,“佳”“崖”为平声韵,“马”“野”“止”“理”为仄声韵。诗人似乎注意到了声韵与整首诗情调和意境的配合,这里,平声韵舒畅昂扬,仄声韵略显短促低沉,形成一种委婉、悠扬而又沉郁的旋律,不仅与赞美、思慕佳人而最终追求不到,无以慰藉情怀的内容相吻合,而且与主人公内心的情感律动相合拍。整首诗在谋篇布局、意象组合、用韵转意、节奏旋律上,都达到了和谐统一。
秋林无静树,秋士无宁心。揽衣起中夜,徘徊发微吟。
落叶难上枝,古人不及今。华年易衰谢,感彼萧骚音。
落日照西山,赭紫上沙面。稚松顺岭腰,苍翠作山缘。
孤亭立烟中,暮色自远见。明灭入丛树,乾叶堕残片。
对此径寸光,缅想人世变。百年同一瞬,沤泡讵足恋。
城外钟磬音,心迹倏旋转。徘徊松林月,已上梵王殿。
民生受天命,漂若河中尘。虽称百龄寿,孰能应此身。
犹获婴凶祸,流落恒苦辛。
汉图昔中天,百六启真主。
当时邓高密,徒步赴光武。
诸公上云台,一叶渺湘浦。
声名三十年,玉气贯晴宇。
向来宣室问,天语道旧故。
不图太平日,复见起兵簿。
双旌奠侯服,三节临江浒。
垂欲大用公,少驻议圜府。
人言山泽官,底用庙廊具?
果闻一乘传,已踵追锋去。
翔凤览辉来,风采照鸳鹭。
平生经济心,十不一二吐。
兹行公勿逊,安国如鼎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