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龄声价压群英,谁似青云早致身。帝阙日边迷远目,使星天上拱居辰。
牟心肯向江湖老,衍律聊回涧谷春。万里夕红归去后,可能开府但清新。
猜你喜欢
城里偏高处,分明见海潮。
鹳巢多碧树,人语半丹霄。
州宅楼台近,居民市井遥。
芳时一来此,因得离纷嚣。
黑姓蕃(fán)王貂(diāo)鼠裘(qiú),葡萄宫锦醉缠头。
关西老将能苦战,七十行兵仍未休。
黑姓蕃王身穿貂鼠皮袭,酒醉起舞得来彩缎锦绸。
关西老将惯于辛苦征战,年已老大仍然转战不休!
参考资料:
1、刘开扬.岑参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112-113
2、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247-249
黑姓蕃王:指统辖一方的少数民族王侯或高级将领。貂鼠裘:即韶皮袍子。葡萄宫锦:绣有葡萄图案的丝织品。宫锦,王宫中所用的名贵丝织品。醉缠头:唐人宴会时,常酒酣起舞,赠舞者以缠头。缠头,古时歌舞的人把锦帛缠在头上作妆饰,称为“缠头”。
关西:指函谷关以西地区。汉代有“关西出将,关东出相”的说法。行兵:统兵作战。
诗的前两句写边镇少数民族将领的逸乐。从三个方面写黑姓蕃王的生活:一是穿着:貂鼠裘以示名贵;二是宴饮:写纵荡不羁;三是玩物:葡萄宫锦以示器物的奢侈。写边镇蕃王,不去写他的军事生活,而是选择一些细节写他的享乐生活,可以看出他们的地位,他们的骄纵。
诗的后两句写关西老将长期征战之苦。“能”,主要不是说具有能力,而是说其不得已。一个“苦”字,是关西老将全部征战生活的写照。“七十”,写出了老将年迈而非确指。“仍”概括了老将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征战生活,“苦”字自在其中。写“关西老将”专写其征战生活,与“黑姓蕃王”适成鲜明对照。“黑姓蕃王”逸乐如彼,“关西老将”苦战如此,诗人因而感慨。诗中仅把两种鲜明对照的现象作客观罗列,而写的实际是诗人所感。
岑参这篇作品以自己边地所见把“黑姓蕃王”与“关西老将”作鲜明对照,表现了汉、蕃两族将领的苦乐不均,这样,这首诗就上升到了政治层面,使诗歌境界得到了提升。
壶丘道为量,玄虚固难知。季咸曜浅术,御寇初深疑。至人忘祸福,感变靡定期。太冲杳无朕,元化谁能知。
二山相传成,禅阁出山半。仰观青冥逼,俯见白石粲。
锡杖涌玉泉,铁桥通银汉。巍然概诸天,恍若登彼岸。
无人解菩提,松涛自昏旦。
认朱楼连苑。几树东风,妆泪炫春眼。乍弄朝霞影,鸾车渺、芳心空斗钗燕。
醉襟细款。绕画阑、多少清感。记帘外、对按平阳舞,正歌袖香暖。
何限。仙云轻散。枉缕巾红蘸,愁倚青翰。飘梦霓旌路,寻源去、绿波还绊柔缆。
腻脂暗点。话旧香、瑶岛天远。恁低靥无言,浑不似武陵见。
一竿垂钓忆□□,身□时□□此方。泽国蒹葭劳梦寐,金台景物寄行藏。
閒敲棋子真成癖,坐看盆鱼为甚忙。喜有弟昆能载酒,风流不减渡潇湘。
青山如我约,终日对柴门。学道未忘念,怀君空断魂。
时来当有用,事往置无论。反覆新诗读,谁知老眼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