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云堆里酣酣梦,人在清泉白石间。
膠扰劳生鼎中沸,有官不换此身閒。
猜你喜欢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qīng)蜓(tíng)立上头。
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荫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小荷叶才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就有一只小蜻蜓立在上头。
参考资料:
1、余建忠.中国古代名诗词译赏.昆明市:云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363页.
2、萧练武杨敬华.中国语文.上海市: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192页.
3、羊玉祥.古典诗文鉴赏.北京市: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年:204-205页.
泉眼:泉水的出口。惜:吝惜。照水:映在水里。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尖尖角:初出水端还没有舒展的荷叶尖端。上头:上面,顶端。为了押韵,“头”不读轻声。
此诗是一首描写初夏池塘美丽景色的、清新的小品。一切都是那样的细,那样的柔,那样的富有情意。它句句是诗,句句如画,展示了明媚的初夏风光,自然朴实,又真切感人。
第一句,紧扣题目写小池的源泉,一股涓涓细流的泉水。泉水从洞口流出,没有一丝声响,当然是小之又小的。流出的泉水形成一股细流,更是小而又小了。这本来很寻常,然而作者却凭空加一“惜”字,说好像泉眼很爱惜这股细流,吝啬地舍不得多流一点儿。于是这句诗就立刻飞动起来,变得有情有趣,富有人性。
第二句,写树阴在晴朗柔和的风光里,遮住水面。这也是极平常之事,可诗人加一“爱”字,似乎用她的阴凉盖住小池,以免水分蒸发而干涸,这样就化无情为有情了。而且,诗舍形取影,重点表现水面上的柔枝婆娑弄影,十分空灵。
三、四句写池中一株小荷以及荷上的蜻蜓。小荷刚把她的含苞待放的嫩尖露出水面,显露出勃勃生机,可在这尖尖嫩角上却早有一只小小蜻蜓立在上面,它似乎要捷足先登,领略春光。小荷与蜻蜓,一个“才露”,一个“早有”,以新奇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一切,捕捉那稍纵即逝的景物。
诗题“小池”全篇都在“小”字上做文章。诗词需有不同的题材与刚才,有的重大题材,须写出壮阔的境界、恢宏的气势;有的题材甚小,仅是生活中一个细节,但却能写出幽情逸趣。且此诗写的犹如一幅画,画面层次丰富:太阳、树木、小荷、小池,色彩艳丽,还有明亮的阳光、深绿的树荫、翠绿的小荷、鲜活的蜻蜓,清亮的泉水。画面充满动感:飞舞的蜻蜓、影绰的池水,充满了诗情画意。
面苍然。鬓皤然。满腹诗书不直钱。官闲常昼眠。画凌烟。上甘泉。自古功名属少年。知心惟杜鹃。
羁絷终非性所禁,暂来旋复忆山林。衡门已分栖身稳,生计何须著意深。
健翮冲霄元有路,闲云出岫自无心。亲朋共说如疏傅,只是行囊乏赐金。
万里怨芳草,拂衣归卧云。湖山留片石,风雨感斯文。
大阮残篇在,南陔旧句闻。肯教三亩宅,松菊愧陶君。
江楼一以别,书札若为传。沧海空相忆,缁尘只自怜。
穷愁三径月,归计五湖天。把钓烟村晚,渔歌取醉眠。
合浦古珠池,一熟胎如山。
试问池边蜑,云今累年闲。
岂无明月珍,转徙溟渤间。
何关二千石,时至自当还。
凉夜清秋半,空庭皓月圆。动摇随积水,皎洁满晴天。
多病嘉期阻,深情丽曲传。偏怀赏心处,同望庾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