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僚送我枫庭驿,共酌临分酒一杯。我念泉人仍惜别,此身虽去首频回。
猜你喜欢
乱离寻故园,朝市不如村。恸哭翻无泪,颠狂觉少魂。诸侯贪割据,群盗恣并吞。为问登坛者,何年答汉恩。
岩岩松下石,泠泠涧中水。翼翼幽人居,寂寂众山里。
闲亭蔼空翠,读书味玄理。荷锄时斲苓,缘流或采杞。
感兹尘外踪,兴怀浩难弥。
鞍马来殊方,只园已秋寂。
虚堂耿清夜,卧听寒雨滴。
永怀平生愿,浩荡谁与适。
愁心正纷如,西风韵邻笛。
乘夕棹归舟,缘源路转幽。
月明看岭树,风静听溪流。
岚气船间入,霜华衣上浮。
猿声虽此夜,不是别家愁。
诗人在秋夜行舟于耒阳溪上。清幽的溪山景色,触动诗人的情怀,由此产生淡淡的旅愁。与《浈阳峡》相比较,诗人更着意融情入景。全诗几乎句句写景,结尾才以一个“愁”字,画龙点睛般点出题旨。但诗中的明月、溪声、岚气、霜华、猿啼,无不浸透着诗人的愁情。可以说,情与景高度融合,浑然一体,构成清幽的意境。张九龄这几首山水诗,写景状物精细工丽,侧重于客观的刻画,由景物触发的情思没有借直接倾诉和议论表达,而是融情于景。情景契合,在艺术技巧上,受谢灵运影响的痕迹较重,显示了六朝山水诗向盛唐山水诗过渡的迹象。
从写景的角度来看,这首《耒阳溪夜行》,体现了陶渊明对张九龄的影响。张九龄一生积极入世,他没有田园隐居的闲情逸致。但他却吸取了陶渊明田园诗对景物的描绘求神似而不拘泥形似,重意轻象、尚浑整不尚工细的艺术表现手法,将它们运用到山水诗的创作中。这首诗对明月、岭树、溪声、岚气、霜华,猿声的描绘,只以简练的笔触,轻淡地点染,并未作具体、细致、逼真的刻画,色彩也是淡淡的,却产生了高度传神达意的艺术效果。
登登复登登,一日千万杵。寸石如寸金,化为东海土。
堂中慈母雪满颠,况是大母尤高年。福禄康宁姑妇乐,旨甘备养孙曾贤。
人生重庆有如此,孝慈同萃一门里。绮席欢承綵服鲜,绿醅香泛金樽美。
彤幡皂盖绾银章,慈竹阴连萱草芳。锦衣屡得拜家庆,几回庭户生辉光。
知君久作青云客,御敕曾看侈褒锡。宁将宦游悦亲颜,直遣夷氓沾圣泽。
显扬已喜振芳声,更兼禄养承恩荣。愿殚忠孝保终始,不负高堂钟爱情。
落叶纷可扫,幽花寒自开。
囷空无雀噪,门静有僧来。
孤学时方弃,穷途势莫回。
呼儿了租赋,莫待县符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