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香早入江南梦,抹利来从毗舍园。久与道人同寂寞,不如来荐孔融尊。
猜你喜欢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yè)碧云斜。
恨意千万如丝如缕,飘散到了遥远的天边。山间的明月不知道我的心事。绿水清风中,鲜花独自摇落。花儿零落中,不知不觉的明月早已经斜入碧云外。
参考资料:
1、顾农,徐侠著,花间派词传温庭筠、皇甫松、韦庄等,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第90页
2、安平秋,杨忠,杨锦海主编;程郁缀选注,中华古典名著读本唐宋词卷,京华出版社,1998.09,第25页
恨:离恨。天涯:天边。指思念的人在遥远的地方。摇曳:犹言摇荡、动荡。
这首词以意境取胜,通过描写思妇在孤单的月光下独自思念的情景,表现了其内心的悲戚和哀伤。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首句直出“恨”字,“千万”直贯下句“极”字,并点出原因在于所恨之人远“在天涯”,满腔怨恨喷薄而出。说“恨”而有“千万”,足见恨之多与无穷,而且显得反复、零乱,大有不胜枚举之概。虽有千头万绪之恨,但恨到极点的事只有一桩,即远在天涯的那个人久不归来。这是对全词的主旨作正面描写。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三、四两句,初读起来很是平淡,仔细玩味却觉得是妙手天成。这两句是从侧面阐述其“恨”之深。女主人既有千万恨,其“心里”有“事”是理所当然的了,更使她难过的却在于“有恨无人知”。“恨”是一种无形的心理情绪,是难以把握和捉摸的,而词人却善于借景将它烘托出来:像风掠过水面时荡起的阵阵涟漪,像花儿随风落去时的缤纷缭乱,像悠悠白云在天空摇曳时的飘忽迷离,这样一来,抽象的“恨”就变得形象、可感了,使人们能够清晰地体验到它的纷乱、动荡的状态,也增强了词的审美价值。
“摇曳碧云斜。”夜对山月,昼惜落花,在昼夜交替的黄昏,摇曳是程度不怎么明显的动荡,是轻轻移斜了角度的晃动。此句看似单纯写景,却状出了凝望暮色与碧云的女主人的百无聊赖之态,说明一天的光阴又在不知不觉中消逝了,不着“恨”字而“恨极”之意已和盘托出。
振振皇族盛豪雄,籍庆天支自不同。宗学宏开崇教养,已多歆向出深宫。
圭峰冠形胜,幽事且禅林。石阁参云兴,山桥俯涧心。
万松皆古色,孤磬自清音。更觅最奇处,宁辞冰雪深。
素慕赤松子,今逢葛稚川。金丹犹未就,风骨已翛然。
问竹趋衡岳,寻铅过石泉。他年三岛去,拉我紫云巅。
十年对客归去来,往往坐被商山咍。使君嚄唶不自了,知我者谁御史哉。
吴中风土殊不恶,葑田虽微给衣药。那能请急淹岁时,便可逃荣老丘壑。
骠骑终输第五名,仆射难胜酒杯乐。躬耕手钓骄未能,学书学剑慵无成。
唯应侍膳春朝后,饱看云霞弄太清。
崇阁瞰方池,池边绿树围。
披襟临水坐,宁复畏炎威。
条风才应律,柏酒又浮杯。旧腊随宵尽,新年逐晓来。
浮生苍狗变,暮景白驹催。自叹忧时客,初心寸寸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