轲伋诚明学,弟兄传以心。易微于九师,闭门自钩深。
猜你喜欢
杰人掾夔子,相业光开元。故宅半赤甲,荒凉今不存。
倚墙高树落惊禽。小窗深。夜沈沈。酒醒灯昏,人静更愁霖。惆怅行云留不住,携手处,却分襟。悠悠风月两关心。拥孤衾。恨难禁。何况一春,憔悴到如今。最苦清宵无寐极,相见梦,也难寻。
异国非所志,烦劳殊(shū)清闲。
惊涛千万里,无乃见钟山。
留在别国不是我的意愿,他国的烦劳远多余清闲。
在千万里的惊涛骇浪中,没想到竟然还能见到钟山。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异国:这里指自己覆灭的国家。殊:不同或超过。
让我抓住不放的是“钟山”这个词。后主对“钟山”这个词很有爱,自号钟隐、钟山隐者。“钟山”对后主来说,意味着出世、隐居、清逸。因此联系全文,“钟山”一次并非实指而是虚指。无乃见钟山并非说见不到钟山,而是说无法继续目前这种类似隐居的闲逸的状态。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应该是,有一件事他不想去做。不想做的理由是因为环境恶劣,无法像现在这样清逸闲散。
他说“不想去”,意味着有选择的余地。又说不想去的理由是因为“不能这么安逸”,意味着他目前的生活状态是相当安逸舒适的。如果是亡国前后期的作品,是否去汴京,是他可以选择的吗?他当前的生活状态,能用“安逸”来描述吗?显然不能。所以这不是亡国前后的作品。
将这首诗和后主的生平相联系,可以作以下猜测:所谓异国,并非指某个国家,而是指自己灭亡的唐朝。所谓惊涛,并非是说渡江的情景,而是自己现状。所谓钟山,并非是说某座山,而是说隐居的生活。而在后主心目中,隐居不代表清苦,而代表清逸。
他现在正过着十分安逸的生活,很舒服满足,不想放弃这种生活去过另外一种类似于“惊涛骇浪”般的,有别于现在的生活。
八年趁得梅花发,忽到窗前把一杯。岁晚心情吾醉矣,人应问我数能来。
借问仙将画,讵有此佳人。倾城且倾国,如雨复如神。
汉后怜名燕,周王重姓申。挟瑟曾游赵,吹箫屡入秦。
玉阶偏望树,长廊每逐春。约黄出意巧,缠弦用法新。
迎风时引袖,避日暂披巾。疏花映鬟插,细佩绕衫身。
谁知日欲暮,含羞不自陈。
许公运国储,岁入六百万,
上莫究所来,下莫有剥怨。
十年无纤乏,功利潜亦建。
昨除侍从官,卿为磨世钝。
比於以舌得,此岂愧物论。
较量多少间,未足数刘晏。
大计苟窘费,曷不使预筭。
欲倍即能倍,但勿惑谤讪。
扰民可以夺,食官可以窜。
要付与权衡,一切出果断。
呜呼任智力,长短固有限。
制财犹制合,太甚则生乱。
公譬淮阴侯,多多自益办。
我今听甚谈,夜去为扼腕。
书之俟采诗,咨访不可缓。
阖闾城外敛余厓,水国苍茫夕鸟微。
远火山中人未宿,孤舟江上客初归。
高林果熟经新雨,疏柳春深映旧扉。
遥想到家无一事,闲看儿女笑牵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