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婿相望插两貂,夫人东第阅三朝。百年钟鼎联双璧,一代衣冠继八萧。
尽室全生还帝所,先生遗烈在天骄。家传故有缁衣在,且看司徒首百寮。
猜你喜欢
年高雪满簪(zān),唤渡浙江浔。
花落一杯酒,月明千里心。
凤凰身宇宙,麋(mí)鹿性山林。
别后空回首,冥冥烟树深。
您鬓发如雪,年事已高,呼唤渡船,在烟水迷离的浙江之滨。
正值落花时节。我们举杯惜别,别后看明月朗照,千里同心。
您像凤凰,志在腾身浩渺的太空;我似麇鹿,生性喜爱幽静的山林。
分手后我徒然回头远望。却只见幽暗的丛林笼罩着烟云。
参考资料:
1、张学文评著.离梦别魂历代送别诗词大观:长征出版社,2007.1:第344页
2、赵祖堃等选注.宋诗三百首: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07.03:第179页
雪满簪:即满头白发。簪:古人用以绾结长发的物件。浙江:水名,此指钱塘江。浔(xún):水边。
花落:指暮春时节。
凤凰:传说中鸟名,品性高洁。身宇宙:即凤举,意举止高尚。麋鹿:俗称四不像,是中国传统中神奇吉祥的物种。古人将麋鹿换角当作万物复苏、四季更替的标志,甚至还用糜鹿角来占卜凶吉。
冥冥:昏暗朦胧的样子。
首联切合题目,写友人的形象和送别的地点。友人年事已高,满头如雪的白发,是一位皤然老叟。友人归去,取道水路,送行的地点是在浙江边,这两句各自构成一幅简单的画面,迎风飘拂的白发和烟水迷离的江面互相映衬,显出一种悲凉的气氛。
颔联作为首联的补充,点明送别的时节和情景,暮春时节,群芳凋零。花落花飞,红消香断,诗人本已感慨丛生,更何况在此落花时节,友人要千里归去。与友人就此握别,何日重逢,能否再见,均未可卜,此情此景,令人黯然神伤。只有这临别的一杯酒,也许能略壮行色,并可将恼人的离愁别绪冲淡些。对句即从眼前实景推开一层,虚写抒情,是劝慰朋友,也聊以自慰,不要为别离过分感伤,虽相隔千里。也可以共享皎洁的月光。语出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与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同意。一二两联多系实写,故颈联纯从虚处着笔,避免了文情的板滞。这一联以两个精整的对句,写友人、也是自己的抱负和志趣。诗人送别的友人是谁,这位友人的性格节操以及千里归去的缘由,一二联均阚而未提,但从作者送别的深情厚谊,隐然可见这位朋友的高尚人格。这两句便点明友人此行是归隐山林,因而可以推测这首诗写作的时间当在宋亡以后。上句以《庄子》中背负青天高飞九万里的大鹏来比友人放情江海作逍遥游。下句以山林麋鹿喻友人的疏野之性。两句既是赞友人,也是自喻。但是郑思肖系心家国,就在元兵已南下,南宋王朝濒临绝境之际,还以极大的义愤,叩阍上书太后、幼主(恭宗),激昂慷慨。所以他与友人此时的离世高蹈,决不是性喜山林,而是表现了决不向新朝俯首的气节。
尾联勒回,关合“送别”,在友人的归帆渐远渐隐之际,回眸凝望,只有烟雾萦绕的林木,昏黑幽暗,深不可测。“冥冥烟树深”,是写景,也暗示作者在易代之际心情的沉重和迷乱。这是诗中写景之句,富于象征性。它深化了诗的意境,余音不尽,具唱叹之致。
枯木嵌空微暗淡,古器虽在无古弦。
袖中正有南风手,谁为听之谁为传。
风流岂落正始後,甲子不数义熙前。
一轩黄菊平生事,无酒令人意缺然。
云起山城暮,沈沈江上天。风吹建业雨,浪入广陵船。
久是吴门客,尝闻谢守贤。终悲去国远,泪尽竹林前。
穷檐稳稳好巢成,莫向朱门附丽人。
青杏屋梁虽好看,笙歌未必可安身。
郢人岂易得,卤莽宋元君。肘木今抽墓,鼻蝇谁受斤。
与侬元契阔,于器亦莸薰。何事闻朝讣,踟蹰到夕曛。
十年清泌未蹉跎,已见三台岁里过。盛世词坛牛耳在,中原宦迹凤毛多。
梁园再起千秋雪,汴水遥增万里波。薇省至今江左地,代兴公意竟如何。
夏山高,山高入云杳莫攀,乃在东海之畔、金华之间。
攒峰抱壑飞瀑白,古木碍日垂萝斑。张侯昔未遇,结茅连翠微。
胸蟠五千卷,落笔蛟龙飞。时随牧羊子,餐霞疗朝饥。
乘兴历参井,误触织女机。献策明光直紫微,专城畿辅拥朱衣。
万家冻馁今何有,十郡诸侯似者稀。公庭书閒无鸟雀,燕寝香清拂罗幕。
梦魂千里长周旋,一片青苍枕前落。祗今当宁爱贤才,君侯且勿思草莱。
待得功成铭鼎鼐,却逐山云归去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