髯奴上券归公许,跛奚移文犹见催。臧获要令成伉俪,文章相与挟风雷。
目成眉语似真尔,足蹑心邀安在哉。大士好奇聊一戏,不应禅寂便寒灰。
猜你喜欢
惆怅枫山道,当年此息肩。重来如昨日,时序梦中迁。
溪翁来栗里,鸥鸟识斜川。丈室饶容膝,低垣甫及肩。
无文仍学豹,有口不言钱。严郑知吾意,相思坐隔年。
恨事语人徒惹嘲,孤魂飘渺在荒郊。男人眼泪真难得,孽海此身默默抛。
野寺残僧少,山园细路高。
麝(shè)香眠石竹,鹦(yīng)鹉(wǔ)啄金桃。
乱水通人过,悬崖置屋牢。
上方重阁(gé)晚,百里见秋毫。
荒凉的山寺里和尚很少,蜿蜒的小路愈盘愈高。
麝香在石竹丛里安睡,鹦鹉悠闲地啄食金桃。
乱流的溪水行人可以趟过,悬崖上建构的屋宇十分牢靠。
登上山顶的高阁天色已晚,百里之外还能望见飞鸟的毫毛。
参考资料:
1、丁成泉.中国山水田园诗集成第1卷东晋南北朝·隋唐: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第523页
2、霍松林.霍松林选集第七卷译诗集: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0:第59页
山寺:即秦州麦积山瑞应寺。细路:登山小路。
麝香:鹿属。本名麝香鹿,俗名香麝,其腹部阴囊旁有香腺,其分泌物香气极浓,因名香麝。石竹:属石竹科,多年生草本,丛生有节,高一二尺,夏日开花,色有深红、浅红、白色等。金桃:即黄桃。
乱水:山中泉水,纵横乱流,可涉足而过的叫乱水。水一作“石”。
上方:指僧之方丈,在山顶。秋毫:鸟兽在秋天新生的细毛,比喻细微之物。秋一作“纤”。
首联先写眼前近景:麦积山寺剩下不多的僧人;再写野眺远景:麦积山的形状和曲折盘旋的小道。由近及远,天然工巧,十分精绝。
领联一个“眠”,出了麝香鸟的疲倦;一个“啄”,出了鹦鹉的贪馋。此联不但对仗工整,而且色彩明丽。虽值秋季,但字里行间跃动着春天的旋律,给人心理上一种愉悦的美感。
首联和领联描述了战乱对山寺的影响。僧人或参战,或逃跑,已所剩无几。而麝香、鹦鹉却怡然自得,不知人间变故。
颈联写游人登上麦积山,要通过山峡上纵横流淌的涓涓溪流。“悬崖”句,仇兆鳌引《玉堂闲话》云:“麦积山,梯空架险而上,其间千房万室,悬空蹑虚,即‘悬崖置屋牢’也。”这两句写出了麦积山的险峻和诗人的兴致。
尾联接近傍晚,诗人登上了麦积山,看到了山顶上重重叠叠的楼阁台榭,山寺的长老就住在那里。凭槛远眺,那百里远的景物尽收眼底。
这首五言律诗,每句都是一幅色彩绚丽的图画,可谓“诗中有画”。综览全诗,不但格调清新,对仗工整,而且描摹景物近景远景相互配合,使全诗的意境明丽悠远,读之令人赏心悦目。这首诗的宝贵不只在为我们展现了极为优美的如画山水,更宝贵的是为后人记录了当时在秦地数量很多的麝和鹦鹉的事实。麝因有珍贵的麝香,鹦鹉因美丽而能学人言,长期遭致滥捕滥杀,在这一地区相继灭绝了。高远得接近仙境的寺庙尚且如此,战乱对社会的破坏就更难以言表了。
一梦惊回四十年,升平楼下听胪传。共攀玉兔月中桂,认得铜驼陌上仙。
忽遇旗旄行县邑,先驱貔虎访林泉。王孙自是经纶手,容我沧江卧钓船。
西风萧瑟不胜愁,无奈同心赋远游。一带青山吴苑暮,满林黄叶太湖秋。
离魂渺渺随鸿断,乡泪潺潺逐水流。况是天涯摇落后,岂堪为客独登楼。
百丈飞泉下翠峦,孤亭爽气到凭栏。吹来半壁银河水,泻出长天碧海澜。
五月炎蒸过鸟道,千山雾雨起龙蟠。玉毫曾入长生殿,此地虚疑近广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