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山拆一罅,碧天大如瓯。
更迟蹇予月,凉速老我秋。
常娥八月去,岁往应白头。
纵得大年药,能禁古今愁。
广寒正愁绝,更照雪外州。
些招肯来否,赤酒和糟篘。
庭下双梧桐,露重风飕飀。
采实当剥芡,蠙珠丽琼舟。
颓然径奏床,不问月去留。
梦中识归路,戏采儿伊优。
猜你喜欢
月行郁罗天,终古同此轮。
死魄复生魄。一点存者神。
我来万山底,举眼无似人。
惟月独知我,寂历常相亲。
而我亦知月,爱其日日新。
今夕自今夕,不踏昨夜陈。
凉边蔗境佳,静裹大羹真。
却书对月坐,扫空翳根尘。
终纬无寸丝,轧轧夜同晨。
路晞胡不归,貂裘弊苏秦。
山如天目高,水如天目急。
明月如乡人,不速推户入。
问月从何来,天梯几何级。
辛勤度参井,万里远相及。
碧透银河乾,清浸玉宇湿。
穆金无限波,潋滟手可汲。
萤驾风叶迁,蛩枕露梗泣。
边秋徂年悲,匣古铜华涩。
稻畦抱瓮灌,茅屋索綯葺。
月兮随人归,买酒共君吸。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pān)折苦,应为别离多。
杨柳东门树,青青夹御河。春风中一株株杨柳树,沿着御河两岸呈现出一片绿色。
最近攀折起来不是那么方便,应该是因为离别人儿太多。
参考资料:
1、万事慎,万士志编校.《近体诗苑》.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6.03:571-572
2、邓妍丽编.小学生阅读文库·中国古典文化精粹唐诗(注音版):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年10月:74
3、禹田编绘.《300首经典古诗词中的趣味故事清荷卷》:同心出版社,2007.1:148
杨柳东门树,青青夹御(yù)河。青青:指杨柳的颜色。御河:指京城护城河。
攀折:古代折柳送别的习俗。苦:辛苦,这里指折柳不方便。别离:离别,分别。
诗的前两句写景,不仅点明了送别的时间和地点,还渲染出浓厚的离别情绪。“东门”点名了送别的地点在长安青门,“青青”表明杨柳的颜色已经很绿,表明时间是在深春。“杨柳”是送别的代名词,于是一见杨柳,就让人想到离别。绿色的杨柳树夹杂在御河两岸,看似恬静的环境反衬出诗人与友人离别的不舍。且首句是远望所见,第二句是近观所见。在远与近的距离感中,诗人送友的踽踽长街的身影得以体现,衬托出舍不得惜别却又不得不分别的心情。
诗的后两句抒情,通过侧面描写别人送别而攀折杨柳,反映送别的人多。一个“苦”字,既是攀折杨柳而不便之苦,也是离别的愁苦。至于诗人自己折了杨柳没有却只字未提,更衬托出了诗人的送别的深情。后两句看似平淡,仔细咀嚼,意味深长,诗人折或者不折杨柳,内心的悲楚恐怕都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这首送别小诗,清淡如水,短小精悍,款款流露出依依惜别的深情。纵观全诗,字字未提送别却字字点题,其中的描写言简意赅,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此间空洞最无奇,整整从绳仅满规。
併谱沈芗及苓藿,公言羊质录鸮鸱。
秃巾鲍肆穿芒屩,争席畦丁与马医。
海浸冰销元凯癖,玉杯繁露董生帷。
玉函金简数行书,鹤背飘飘上碧虚。
群仙瑶殿收封事,应笑人间久谪居。
牖户谁怀阴雨思,春华忽谢刺桐枝。无端鸭母狂称帝,直为豨群怒誓师。
潮长海亹频得力,晛消冰雪未移时。山头碧血成陈迹,酾酒还登五将祠。
竹底春从雪底归,烦君抱送玉婴儿。
白头无复迎船喜,只供江鱼作许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