羿穷射杀金毕逋,老卢磔杀玉蟾蜍。朝夕相避昆崙墟,忽见天公一目枯。
尘昏土眯万万古,云眵雨泪寒模糊。嗟哉区中人,么么如蚍蜉。
书生不惜两瞳子,长使看书如老奴。水部一奇士,西河君子儒。
二公正坐诗作祟,得句令人不敢书。先生有胆乃许大,落笔突兀无黄初。
轩昂学古澹,家法出关雎。暗中摸索出奇语,字字不减琼瑶琚。
神憎鬼妒天公狙,戏将片云翳玄珠。九窍凿开混沌死,罔象未必输离朱。
静埽空花万病除,一片苦心含太虚。屏山有眼不如无,安得恰似愚轩愚,安得恰似愚轩愚。
猜你喜欢
去年别我向何处,有人传道游江东。
谓言挂席度沧(cāng)海,却来应是无长风。
去年我们相别,有人传话说您游江东去了。
又说您挂帆东海,直渡沧溟,一路上平安无事,风平浪静。
参考资料:
1、武秀主编.李白在兖州:山东友谊出版社,1995年12月第1版:143.
2、詹福瑞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334-335.
江东:长江流至芜湖,呈南北走向,江以东为辽东,即今安徽、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地区。
挂席:挂风帆。沧海:此指东海。却来:返回之意。
“去年别我向何处,有人传道游江东”运用铺叙手法,讲述诗人与久别重逢的友人狄博通的亲切慰问,突显出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别我向何处”、“传道游江东”为李问狄答,增加了诗人与朋友间的相思离别之苦。诗词新颖别致、平淡无奇,又给人以信增亲切之感,似是客套之话而实为肺腑之言。
“谓言挂席度沧海,却来应是无长风”紧扣上文,拉近朋友之间的距离,字里间处处充溢着诗人对友人狄博通的关爱之情,嘘寒问暖,无微不至,抒写了诗人对友人狄博通的深切怀念和重逢的喜悦之情。“度沧海”能表达李白凌云之志,“长风”,则形容在大浪袭来时的情景,飘逸洒脱,无拘无束,豪情万丈。诗人运用“长风破浪”的意象来表达自己高远的志向,这恰恰是突显出诗人所追求的人生气质。比如:“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
全诗四句二十八字,廖廖数句就刻画出诗人与久别重逢友人狄博通的深厚友情,深深地印在了读者的心上,足见李白清新脱俗的诗风。此诗语言通俗易懂、言简意赅、信口成章,借用“挂席”、“度”、“沧海”、“长风”等有巨大气势的事物和表现大起大落的动词,使得诗意具有飞扬跋扈、不可一世的气势,生动诙谐地描写了友人狄博通“挂席度沧海”、“游江东”的形象,亦似是喻已,侧面衬托出诗人不满足于“孤臣孽子”的现状,向往着“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凌云壮志、冲天豪情,表达了诗人刚正不阿的高尚品格,想再次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
此诗字里间处处充溢着诗人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抱负,体现了李白与友人狄博通之间相互关心的真挚友谊,抒写出诗人见到从江东归来的好友狄博通的欣喜心情。
茂林修竹下,一水独萦回。时过赤栏去,风从蘋末来。
许下多名士,朱公盛德人。怀文深自匿,谋道不求伸。
雅望台中妙,宣恩剑外春。聊凭巴汉水,一洗九街尘。
丹染吴枫,青环越岫,镜天霁色凝鲜。华堂珊佩,非务拥神仙。天遣澄清海岳,亲曾授黄石奇编。兴王略,智名俱泯,功业妙难言。翩翩。真迥立,香飘绣衮,色映貂蝉。有清诗千首,美酒如川。长与嫦娥共约,放冰轮,今夕先圆。中秋月,从今屈指,更借一千年。
昨宵新梦。风前犹觉罗衣重。不减端庄。歌后兰花为失香。
幽思难定。明眸自是多灵性。叠唱高辞。玉树仙桃觉露滋。
广文官独冷,僻地恰相宜。塞近迎寒早,山深得月迟。
课书频剪烛,看剑几倾卮。吾自寻吾乐,良宵一咏诗。
天如旋磨又今春,留得非才未死身。
浮世生来真朔旅,危时老去少同人。
俗情一夜分寒暖,道眼百年无旧新。
但恐明朝民事动,叫嚣隳突满乡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