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立听松声,身如海际行。认巢飞鸟尽,脱雨素蟾生。
角动州城远,灯深古巷明。一春和病过,犹未得心清。
猜你喜欢
荆(jīng)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对。
江乙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今王之地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于昭奚恤,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
楚宣王问群臣,说:“我听说北方诸侯都害怕楚令尹昭奚恤,果真是这样吗?”群臣无人回答。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荆宣王:楚宣王。
这是一则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说的是狐狸凭自己的智谋逃出了虎口。后来都用来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狡猾的狐狸凭借老虎的威风,在森林中吓唬别人,但是,狡诈的手法决不能使狐狸改变虚弱的本质。把戏一旦被戳(chuō)穿,它非但会受到群兽的围攻,还将被受骗的老虎吞吃。引申说明仗势欺人的坏蛋,虽然能够嚣张一时,但最终决不会有好的下场。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现人们用它来比喻倚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也讽刺了那些仗着别人威势,招摇撞骗的人。借着别人的势力,或职务上的权力作威作福的人就是狐假虎威。
郭西寺门双石头,水槛相对林塘幽。白花过雨落松暝,黄鸟隔溪鸣麦秋。
衰朽虚蒙宣室问,淹迟实爱小山留。为贪佛日同僧话,满袖天香念旧游。
春雁来时节,飞鸣各有行。弟兄俱远宦,秦楚久相望。
尊席唯他士,莺花似故乡。何时遂归计,共醉潩湖旁。
阴阴夏木绕茅庐,曾是先人旧寓居。梁上又来前度燕,箧中空有昔年书。
声音尚想当窗发,杖履犹疑隔户趍。五内此时摧裂甚,诗成满纸泪如珠。
三百危滩走急流,万重山色护严州。人家树里开图画,驿吏花间候綵舟。
骏足岂应今日展,高名合向晚年收。子陵祠庙云霞上,为想春风露冕游。
云生青几上,泉落素屏间。若个堪招隐,何须更买山。
载命还高让,知君所趣深。青山当隐处,白发欲栖心。
更俟逢梅雨,何妨过虎林。潺湲合涧水,六月足清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