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西池宴未归,霞妃粲粲弄春机。靓妆似怕东风笑,尽换宫罗五品衣。
猜你喜欢
疏篱茅屋傍青山,竹映梅花雪未残。安得吴绫裁八尺,倩人移入画图看。
幽僻多奇岛,安生即妙缘。醒为著述客,醉作活吟仙。
山鸟传心诀,梅林解渴涎。只疑飞动处,别有一天渊。
结茅临古渡,卧见长淮流。
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
寒山独过雁,暮雨远来舟。
日夕逢归客,那能忘归游!
首联写李主簿隐居的环境。他结茅隐居于淮水边的古渡口,可以卧看淮水奔流。环境虽然清幽,但从古渡口的废弃不用和淮水的逝去不复返,已暗含下联时不我待、人将衰老的感慨,韦诗运笔的精致细腻,于此可见一斑。
颔联为传诵千古的警句,人与树相互映衬。意思是:树已逢秋,人怎能不老?窗里将老之人,面对着门前已衰之树,联想岁月流逝,壮志蹉跎,人何以堪?这两句不仅颇为传神地描摹了李主簿衰颓的形象与凄凉的心境,而且寄寓着诗人自己怅然若失的情怀,蕴含极其丰富。
颈联写李主簿在古渡口的茅屋里见到的景象。表面上,这两句似乎是随手拈来,漫不经心;实际上,是赋比结合,寓意深刻。“寒山”切深秋季节,“独过雁”比况李主薄孤独、索寞的生活境遇;“暮雨”既照应上联之人老树耿,又关合下联之日夕逢归,“远来舟”牵引出下联的“逢归客”。真可谓细针密线、情景交融。尾联仍从李主簿这边落笔,不说诗人遇上李主簿,而说李主簿在傍晚时遇上了一位北归的客人,依然不舍旧情,仍然热情接待。诗至此,便戛然而止,至于主客相会后的情景,便全留在诗外,需想象品味。
通观全篇,诗人纯从客位去描绘抒写,诗中所突出的,是居于客位的李主簿的形象与感受,而将诗人主观的感受融化在客体之中。如此写来,别有情韵。
彭郎矶,连峰秀如马。蜿蜒崒嵂凌烟霄,万里江流走其下。
彭郎何处所,大姑渺相望。小姑云鬟亦谁见,对门一柱空青苍。
晴云寒雨朝还夕,飞鸟回翔树如箦。楚舵吴樯日往来,江上行人几今昔。
西连彭泽县,高柳当县门。过者纷纷忆陶令,小姑彭郎谁暇言。
去岁东来谒丹阙,矶下徘徊清兴发。今年作令蜀西行,重过矶边还有情。
情思彭泽千载士,岂为彭郎山水清。
天上初秋桂子,庭前八月丹花。一年一度见仙槎。秋色分明如画。愿把阴功一脉,灯灯相续无涯。降祥作善岂其差。永作渔樵嘉话。
维彼岷源,维深且长。是为大江,润泽南方。
维江之东,有贤使者。惠德似之,溥泽润下。
使者维公,有祖高密。云台第一,流芳泌泌。
有孙维良,秉德正方。天子曰于,寘彼周行。
古之遗直,亟辅予德。疾风劲草,岁寒松柏。
乃眷西顾,金节畀之。礼乐光华,亦王近畿。
钦哉祥刑,克宽克明。民罹旱虐,焦劳发情。
民饥毋恐,惠泽方涌。适兼郡符,民有天宠。
首白蠲租,宽博其模。大公靡私,匪畏匪拘。
僵者起之,骨者肉之。知几千万,父之母之。
洎阳为邑,罹旱则甚。故维私邑,蒙泽亦甚。
维公诞弥,端月维时。梦维熊罴,何以寿之。南山维基,大椿植之。
毋祝毋祈,公自有之。某也作颂,于以敬之。
殷地鼓鼙迎日出,倚天梁栋与云浮。北瞻帝阙三千里,南控臣藩二百州。
江海无波沈罔象,旌旗垂野驻貔貅。鸾回丽榜多深意,绣衮于今有魏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