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傅勋名半纸残,百年人子痛如山。缘何方寸非徐庶,忍死慈亲一剑间。
猜你喜欢
鹿走中原海起尘,独从草昧识真人。纷纷都是人间死,母死高名万古新。
渭(wèi)水东流去,何时到雍(yōng)州?
凭添两行泪,寄向故园流。
长长的渭水东流不休,什么时候能流到雍州?
请带上我的两行热泪,向着遥远的故乡奔流!
参考资料:
1、刘开扬.岑参诗选: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40
2、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175-177
渭水:源出渭州鸟鼠山,东流至陕西境入黄河。秦川:今陕西中部地区,此处指长安。雍州:唐初改隋之京兆郡为雍州,治所在长安。唐代开元元年,复改雍州为京兆府。此处借指长安。
凭:请求。故园:指诗人在长安的高冠别业。
这首诗中的感情是“思秦川”,即思乡,而触发这种感情的缘由则是“见渭水”。全诗通过写渭水来寄托自己的情思。
诗的一开始就以“渭水东流去”点出题目“见渭水”;而“东流”又暗含诗人“西行”之意。因渭水东流,经过自己的家乡秦川一带,对于远离家乡的诗人来说,自然要触动对家乡的思念,故有第二句“思秦川”——“何时到雍州”。这句不直写自己思乡,而是通过流水来写,不直说自己何时归故乡,而说渭水“何时到雍州”,语意极委婉。而且,这里不用直陈语气,却用反问语气,与白居易《亿江南》词中“何时更重游”,与韦庄《浣溪沙》词中“几时携手入长安”等等诗句一样,都表现出一种痴情的期待和盼望,从而把思乡之情表达得更为深沉。通过这种委婉深沉的含蓄的语气把“思秦川”的“思”传达出来。“凭添两行泪,寄向故园流”两句承接上文,以自己的所为写“思”。诗人本不能返回故乡,却将两行热泪洒向河水,让河水带回故乡。寄去的是热泪,寄托的却是深情。如果说“渭水东流去”的“流”,仅仅是水流,是诗人之所见,是触起乡思的一个外界因素,那么,“寄向故园流”的“流”就不只是水流,它所流去的已不只是河从而是诗人的一片深情,因而就已不只是所“见”,而是所“思”了。诗人急切地询问“何时到雍州”的原因在这里也就找到了答案,即诗人要让河水带去自己对故乡的怀念。
全诗写西行途中因“见”而“思”的一个片断,看来很偶然,但出于诗人内心情思十分深厚,任何事物部可以触发它;而每经触发,它都会十分强烈地奔泻出来,因而又是必然的。诗中就是通过这一刹那所思表现了对故因的一片深情。这首诗的语言朴素自然,不假修饰,是从诗人心中流出,显得极为真挚深沉。
凤凰池中十万家,莺声燕语度年华。笙歌夜月家家酒,罗绮春风处处花。
万艘相衔系江渚,夜半疾风来莫御。
舟轻力孱费支拄,大声舂撞如臼杵。
千金应有觅壶人,冤呼仓黄那忍闻。
吾颜死灰鱼鳖喜,公无渡河公不止。
三闾祠近楚王城,芳草年年绕砌生。雷雨若通山鬼路,丹青宜榜水仙名。
西邻狼虎原无信,南浦蛟龙岂有情。莫以独醒看众醉,一尊椒酒为君倾。
谁扶天女下冰机,翦水成花片片奇。
影落池塘波不动,寒侵鸥鹭色皆饥。
纵横万舞风回处,表里双清月霁时。
浪战未能无雨铁,对人羞诵醉翁诗。
自信平生有道缘,频烦白鹤寄瑶笺。锦分帝子机中织,诗入真人诰内编。
弱水蓬莱三万里,庆云阊阖九重天。拟抽玉刺从飙御,一到环枢问列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