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无端遍海涯,现成山水不堪誇。市廛既可藏吾锡,城郭何妨著我家。
四壁虚明连栋月,数株红白过墙花。见闻不假存方便,只么随缘遣岁华。
猜你喜欢
乱石之壤,绝世之冈。谷变庚戌,马氏无王。
断梦游轮。孤山路杳,越树阴新。流水凝酥,征衫沾泪,都是离痕。
玉屏风冷愁人。醉烂漫、梅花翠云。傍夜船回,惜春门掩,一镜香尘。
《柳梢青》,又名《陇头月》。双调,四十九字,上片六句下片五句,各三平韵。下片第十二字宜用去声。别有一体改用入声韵,上片三仄韵,下片两仄韵,平仄略异。
“龟翁”,即翁逢龙。“研意”,山名。“癸卯”,南宋理宗淳祐三年(1243),是年词人四十四岁,尚在苏州瓜泾。此有《喜迁莺·甲辰冬至寓越儿辈尚留瓜泾萧寺》一词可证之。“岁腊”,一年中的十二月份。“朝”,早上。“怀”,忆及也。所以“癸卯岁腊朝断桥并马之游”,是梦窗由瓜泾回杭腊朝之时。
“断梦”三句,扣题中一“怀”字。“游轮”,虚幻的光轮。此言词人与龟翁共登研意观雪,谈起自己(词人)经常作着一个断断续续的梦,又象似驾着虚幻的光轮回归旧时。幻梦中自己与兄长你(指龟翁)并马扬鞭,畅游断桥边孤山路,这一情景虽然醒后杳然,但对西湖的柳荫却记忆犹新。“流水”三句,承上怀念西湖。言词人惦念着西湖中的流水,象似母亲的乳汁那样亲切香凝,所以今天登上研意,不觉顿生游子思亲的哀伤,流下了离情别绪之泪。上片写西湖。
“玉屏”两句,述“观雪”。言己与兄长龟翁登上研意山,远眺群山白雪皑皑、高低起伏,恰似白玉制成的大屏风一样,猎猎的寒风激发我抛开了怀旧的愁思。于是,两人共同游览在山中的苍松,梅枝之间,不觉醉矣。此真有“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之境界。“傍夜”三句,记归家。此言我们在研意观雪之后,傍晚乘舟回到家中,游兴盎然。掩门照镜,镜中人影虽蒙着游尘,但梅松清香也同时荡漾在室中,从而也传递出春天已经来临的信息。下片述观雪有感。
阊门行乐送韶华,闲访城阴野老家。
黄蝶得晴飞菜叶,翠禽隔浦啄桃花。
衡门倒屣临官路,古渡横舟阁浅沙。
亦有诗人时一到,醉吟行尽夕阳斜。
石作峒房势,水随人意流。
两岩长溅雨,五月便惊秋。
此景多深趣,吾心真乐游。
山翁中宿酒,欲醉五更头。
自哂此迂叟,少迂老更迂。家计不一问,园林聊自娱。
竹间琴一张,池上酒一壶。更无俗物到,但与秋光俱。
古石苍错落,新泉碧萦纡。焉用车马客,即此是吾徒。
犹有所思人,各在城一隅。杳然爱不见,搔首方踟蹰。
玄晏风韵远,子真云貌孤。诚知厌朝市,何必忆江湖。
能来小涧上,一听潺湲无。
古桧新篁浥雾浓,芳池晴色照芙蓉。雕栏紫翠飞千雉,画栋丹青列九龙。
搦管登坛春雪丽,衔杯开阁暮云重。何因结社精庐畔,杖履名山日过从。
轻阴冉冉。正嫩苔弄碧,庭宇深掩。千缕柔魂,摇荡如烟,无端忽度阑槛。
章台路暗人归处,看足了、斜阳浓淡。又几痕、水际低窥,近日楚腰全减。
依约匀梳月底,乱云铺满径,笼住文簟。欲结同心,空试荑苗,作就三分销黯。
寒添白袷清明后,扫不尽、随风微敛。最镜中、再写秋疏,记得踏枝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