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山几千叠,千叠白云飞。出山变苍狗,入山为白衣。
不如化作双白鹤,飞向白云深处落。向余能解说前身,不是当初旧城郭。
猜你喜欢
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zhǔ)。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
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金碧楼西,衔(xián)得锦标第一归。
竞渡的龙舟高高地挂起一面面红旗,从柳阴深处的水洲出击。鼓声像春天的雷电,冲破烟雾,劈开波涛,直奔远处夺标目的地。
围观人群的欢呼声震天动地,有惊退万人争战的豪气。在金碧辉煌的小阁楼西,夺得锦标的龙舟获得第一名回来了。
2、曾强.唐宋诗词名篇诠注详析插图本:云南人民出版社,2010.06:第179页
3、夏于全.中国历代诗歌经典唐诗·宋词·元曲宋词卷(下卷)(绣像版):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2年07月第1版:第214页
4、伍心铭.宋词三百首鉴赏:时事出版社,2004年12月第1版:第123页
红旗高举:高高举起红旗。渚:水中间的小洲。春雷:形容鼓声像春雷一样响个不停。远远回:形容龙舟的速度之快。
惊退万人争战气:龙舟竞争之激烈气势,就像打仗一样,把观众都惊呆了。金碧楼西:领奖处装饰得金碧辉煌。衔得:夺得。锦标:古时的锦标,也就是一面彩缎的奖旗,一般都悬挂在终点岸边的一根竹竿上,从龙舟上就可以摘取到。
上阕首句“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以“高举”、“飞出”两个动态的词语,写出龙舟赛开场的景象,开篇就将紧张激烈的比赛气氛渲染出来。“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这一句,写各条龙舟上的人擂鼓欢呼,声抵云霄,如同轰响的“春雷”,震人心魄。这些鼓声使划船人士气高涨,他们将小舟划得飞快,使它“直破烟波”,像离弦的箭一般前进。“远远回”是指龙舟到达远处再折回来。上阕两句,犹如一个紧追龙舟的特写镜头,将龙舟从出发到加速,再到折回的过程详细地记录下来,其问数艘船争渡的激烈气氛,以及船上人高涨的气势,无不清晰呈现。
下阕转而写周围的人群:“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震”字准确重现了万人雷动的场景,可见此时已有龙舟胜利抵达终点,因此围观的人群爆发出了震天动地的欢呼。“惊退”的主语并非围观者,而是参加比赛的人,他们争相竞渡的豪气,能“惊退”万人,以豪语写豪情,相得益彰。“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衔”字的运用,将龙舟夺胜的姿态写活了。“金碧楼”与前面的“红旗”、“杨柳”、“烟波”一起,在视觉上丰富了整个场面。“第一归”呼应了“竞渡”的主题,对首句的“飞出深深杨柳渚”进行了完美的收结。
此词采取白描手法,注意通过色彩、声音来刻画竟渡夺标的热烈紧张气氛。同时,词还反映了人们热烈紧张的精神状态。龙舟飞驶,鼓击春雷,这是写参与竞渡者的紧张行动和英雄气概。欢声震地,是写群众的热烈情绪。衔标而归,是写胜利健儿充满喜悦的形象与心情。如此一来真实地再现了当日龙舟竞渡、观者如云的情景。
羽客来从阁皂山,殷勤告诉病诗癫。古今此病元无药,癫到阴何便是仙。
萧相转输日,留侯辟谷年。扁舟移柳外,万骑祖江边。
鸥雨宿中细,豚风拜上平。乌衣维晚棹,黄鹄引归舷。
行止适然事,家园梦里天。持筹嗟独苦,释负得毋偏。
庚癸呼逾急,东南力巳朘。治安余汉策,茇芾想周贤。
朱绂真长物,苍生岂恝然。怀人歌不尽,甚者涕交涟。
别墅新题咏,汾阳暂敞筵。君恩无限处,未许卧林泉。
保生帝,不医国,当医民,功德在民宜为神。喧腾五月龙舟开,海上王拜帝君来。
帝颜微笑送王归,五色香花夹路飞。霓旌风马不得见,袂云汗雨空霏霏。
归来倾箧坐叹息,斗储忽罄虚朝食。巳抛绫锦劳歌喉,又典衣衫换旗色。
清时乐事人所为,浇风靡俗神不知。神不知,降祥降殃天无私。
空齐自合冷如灰,何物龙钟似不才。
日日读书无处用,年年作客几时回。
君为诸老先生行,我在当初最后来。
可忍残春对耆旧,不携斗酒去相陪。
吾乡葛氏真好奇,凿开石井山之湄。
寒波清冽不受暑,主人爱取沁诗脾。
百年兴废事非昔,莓苔剥落土花碧。
我来拂拭已忘言,落叶西风秋析析。
江分晓色洗征衣,吾道非邪傥是欤。
与世无缘伤骨鲠,归田有日放眉舒。
虎头食肉亦安用,牛背看山却自如。
留得荷锄双手在,尽堪老瓦一轩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