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醉陶陶我独醒,此心于世已忘情。老翁不识孤臣意,谩向沧浪歌濯缨。
猜你喜欢
一从恩谴出銮坡,辞却襄王到汨罗。渔父不知忧国恨,相逢但和濯缨歌。
悟琴如悟道,神閒若无营。
在心不在指,以意非以声。
锵尔风篁韵,泠然天籁鸣。
曲终各一笑,相对坎亏成。
吾道不可东,老雁踏长云。
太息复太息,青海枯成尘。
喙短莫叫空,此物弗贷人。
顾影正念群,一唳生湖滨。
江潮初落月痕纤,君去鹅湖别恨添。老叶易同寒雪落,衰枝难得好花黏。
发登楼叹吹残笛,吟送行诗撚断髯。无力不能齐翼出,临风空羡鸟鹣鹣。
石壁飞泉作雨声,野花满路酒初醒。吾侬何事不归去,一带长山马上青。
寒月沉沉洞房静,真珠帘外梧桐(tóng)影。
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
清冷的月光洒向宁静的小屋,梧桐的树影映在屋门口的珍珠帘子上。
秋霜欲下,玉手已经预先感到寒冷。寒灯下,她握着冰冷的剪刀为远方戍守的丈夫缝制着冬衣。
参考资料:
1、冯盈之,张艺著.服饰文学作品选: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07:269
洞房:深屋,位于很多进房子的后边,在古代通常是女眷的居住处。真珠帘:真珠即珍珠,形容帘子的华贵。
此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情。其写情,是通过对事物的细致感受来表现的。
洞房,犹言深屋,在很多进房屋的后部,通常是富贵人家女眷所居。居室本已深邃,又被寒冷的月光照射着,所以更见幽静。帘子称之为真珠帘,无非形容其华贵,与上洞房相称,不可呆看。洞房、珠帘,都是通过描写环境以暗示其人的身分。“梧桐影”既与上文“寒月”相映,又暗逗下文“秋霜”,因无月则无影,而到了秋天,树中落叶最早的是梧桐,所谓“一叶落而知夭下秋”。前两句把景写得如此之冷清,人写得如此之幽独,就暗示了题中所谓寒闺之怨。
在这冷清清的月光下,静悄悄的房屋中,一帘子里的人还没有睡,手上拿着剪刀,在裁缝衣服,忽然,她感到剪刀冰凉,连手也觉得冷起来了。随即想起,是秋深了,要下霜了。秋霜欲下,玉手先知。暮秋深夜,赶制寒衣,是这位闺中少妇要寄给远方的征夫的。
天寒岁暮,征夫不归,冬衣未成,秋霜欲下,想到亲人不但难归,而且还要受冻,岂能无怨?于是,剪刀上的寒冷,不但传到了她手上,而且也传到她心上了。丈夫在外的辛苦,自己在家的孤寂,合之欢乐,离之悲痛,酸甜苦辣,一齐涌上心来,是完全可以想得到的,然而诗人却只写到从手上的剪刀之冷而感到天气的变化为止,其余一概不提,让读者自己去想象,去体会。虽似简单,实则丰富,这就是含蓄的妙处。这种对生活的感受是细致入微的。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对一些事物的变迁,习而不察,但敏感的诗人,却能将它捕捉起来,描写出来,使人感到既平凡又新鲜,这首诗艺术上就有这个特点。
素羽剪零云,冠裁辰锦新。
德如潮有信,雄压牝无晨。
物化寤非蝶,蚁酣惊代邻。
莫教风雨暝,缄口却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