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祠边石翁仲,雨湿苔痕宿泥重。前人骸骨后人心,丘陇华堂死生共。
盛时出入多弟兄,身骑厩马千黄金。年年酒肉酬寒食,秖恐春风霜鬓深。
春风无情谢桃李,流落空阡转邻里。里中前日卖浆儿,箫鼓还来葬新鬼。
草间翁仲何足论,荣枯万事随乾坤。田父抚剑生怒嗔,一朝慷慨弹雍门。
猜你喜欢
使君居处似山中,吏散焚香一室空。
雨过紫苔惟鸟迹,夜凉苍桧起天风。
白醪酒嫩迎秋熟,红棘林繁喜岁岂。
寄语瀛洲未归客,醉翁今已作僊翁。
望望蒲塘路,维舟第二桥。故人期陇晦,好会接云霄。
作合前时问,朋游隔日招。惟应就芳草,百里未嫌遥。
香刹(chà)夜忘归,松清古殿扉(fēi)。
灯明方丈室,珠系比丘衣。
白日传心净,青莲喻法微。
天花落不尽,处处鸟衔(xián)飞。
造访龙兴寺,夜深忘记了归去;青青古松树,掩映佛殿的大门。
方丈室里宽敞干净,灯火通亮;和尚披衣系着佛珠,吟诵诗文。
心地像阳光般明亮,纯洁透明;佛法如莲花般圣洁,微妙清静。
天女撒下的花朵,飘落佛前;衔花翻飞的鸟儿,离去无声。
参考资料:
1、刘炜评主编.唐诗宝鉴·山水田园卷.陕西:陕西出版集团,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15-16
香刹:寺院。此指龙兴寺。忘归:忘返。
方丈室:指寺院住持的居室。比丘:和尚。
心:禅心。青莲:青色莲花,佛书中多喻眼睛。喻法:用事例比喻来讲佛法。
天花:天女所散之花。
此诗写龙兴寺环境清凉寂静,寺内的僧人善良勤勉,日夜为香客祈福,对佛法的钻研很勤奋。诗人具体通过“灯明方丈室”、“青莲喻法微”来点明。作为辅助,诗人用了“珠系比丘衣”、“白日传心净”两个句子,逻辑上很严密。为了展现龙兴寺环境的优美,诗人用到了对比这种常见的修辞方法。殿内是低低的诵经声,殿外却有山禽自由来去。俗话里常用“门可罗雀”形容人家的偏僻冷清,这里诗人就用“处处衔鸟飞”来写照寺内庭园中的清静。佛门之内不得喧哗吵闹是常理,用易于明白的修辞来表现其实也显露了诗人的修养,这样写寺庙是很妥当的。当然如果这里把“处处衔鸟飞”理解成是与僧人心静之态做对比,更突出了龙兴寺和尚的修为,也是可以的。
有寺无僧不成灵静,有僧无寺不成雅意。龙兴寺既有古刹的风貌,又有修行高深的僧侣,所以自有其不同凡响之处。
南国足乔木,北山多俯枝。高堂伟华观,之子美风仪。
弱岁抱奇植,磊落非众姿。山川毓灵秀,雾雨含春滋。
龙盘势屈郁,凤宿羽逶迤。中有锦绣文,外有正直规。
孤根信寡匹,大匠乃良师。物生固有地,材用亦有时。
愿子自爱惜,少壮以为期。
列宿回元朝北极,爽神晞露滴楼台。
佳人卷箔临阶砌,笑指庭花昨夜开。
鹤骨松筋风貌殊,不言名姓绝荣枯。寻常藜杖九衢里,
莫是商山一皓无。身带烟霞游汗漫,药兼神鬼在葫芦。
只应张果支公辈,时复相逢醉海隅。
外馆逾河右,行营指路岐。和亲悲远嫁,忍爱泣将离。
旌旆羌风引,轩车汉月随。那堪马上曲,时向管中吹。